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9 20:48: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论语·里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④。”(《论语·里仁》)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⑤,必先利其器⑥。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⑦,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注】①里:居住。仁:讲仁德而又风俗淳厚的地方。②处:居住,在一起相处。③知:同“智”。④邻:邻人,邻居。这里指思想品格一致,志向相同,能共同合作的人。⑤善:做好,干好,使其完善。⑥利:搞好,弄好,使其精良。⑦事:事奉,为……服务。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向人们建议,要选择一个讲仁德而又民风淳厚的地方来居住。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一个不明智的人。
B、孔子认为,如果你德行好,人们就会来亲近你;如果别人都不愿意与你交往,那说明你的德行出了问题。
C、子贡请教仁的内涵是什么,孔子告诉他,要实行仁德,就要去事奉有贤德的大夫,与有仁德的士交朋友。
D、孔子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喻来说明行仁的方法,他认为亲近贤者、仁者,就像“利其器”一样。
(2)孔子又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请结合选段,简要谈谈行仁与择邻、择友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愉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及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引诸生告之曰:“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明日谒城还养者二十辈,有三年不归侍者,斥之。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卓行》,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觉,痛咎谢:请罪
B.城固辞,使者而去委:托付
C.城置之未尝发:打开
D.帝厌苦,而城闻得失且熟浸:渐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奴米易酒,醉卧于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寒饮,何责焉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人无得其身也,则耻师焉
D.士以为死职,天下益惮之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为人谦虚恭谨简单朴素,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都找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渴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象其他谏官那样勤心政事,但在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不怕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提倡修养孝道德行。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3分)
⑵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3分)
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以为河东监军。其后崔胤诛宦官,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晋王怜承业,不忍杀,匿之斛律寺。昭宗崩,乃出承业,复为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业数往来兵间数:多次
B.承业一切以法绳之绳:约束
C.庄宗顾元行钦曰顾:回头
D.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过:经过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而成庄宗之业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庄宗以语侵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不能有一言之忠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3:文章以下这段文字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A.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B.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C.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D.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承业虽是宦官,但他做人的风格深得晋王的喜欢,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保得住性命并受顾命之托的关键因素。
B.张承业在庄宗与后梁相持于河上十多年里,在后方负责招兵买马,聚钱积粮,督促耕织,是庄宗最后能成就霸业的最大功臣。
C.张承业不仅责任感强,而且耿直敢谏,在庄宗想从他那里要国家的钱作私用时,宁死不屈,并挥拳怒打拉他的阎宝,其勇气实在可敬。
D.张承业也很有智慧,当他知道庄宗很恨卢质时,他假装说要替庄宗杀掉卢质,实质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也为庄宗保住了一个安邦定国的人才)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作《师说》贻之/(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也
B.师者,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赢闻如姬父为人
C.犹从师而问焉/不出,火
D.享国日浅/以致天下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有人认为诗人把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把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也有人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以雨天比淡妆。你觉得合理吗?请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请谈谈这么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