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一)
A.边缘区生境的退化和人类、杂草和家养动物对生境内部地区的侵扰是生境片断化的结果之一。 B.生境退化是动物只能留在原地,导致资源过度利用,并且由于资源匮乏而降低繁殖或者说导致死亡。 C.小种群是由于各片断的野生动物种群无法正常迁移造成的,长期下去,会出现近交衰退等系列问题。 D.动物的活动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花粉,野生动物扩散能力降低了,植物扩散能力也会降低。 |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顶着橡树的牛犊
随着作品在欧洲的出版,索尔仁尼琴在世界文坛的声誉日隆。1970年,因为“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代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索尔仁尼琴得到苏联当局的明确警告:出去后就别想再回国。没有选择主动流亡的索尔仁尼琴致信斯德哥尔摩,出于个人原因放弃诺贝尔奖。1973年底,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也在巴黎出版,集中体现了索尔仁尼琴反对强权和暴力、极力消除笼罩在自己国家头上不真实的神话和虚假印象、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思想。但四年后,作为国际知名人士的索尔仁尼琴还是被迫出走他乡,并被剥夺苏联国籍,从联邦德国、瑞士一直流亡到美国。?
有人说,索尔仁尼琴的声誉来自对苏联的批评,他作为“铁幕”以西的政治工具而被过度吹捧。但事实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国的优待,索尔仁尼琴依然像自传《牛犊顶橡树》中牛犊那样,在铁幕那边横冲直撞,l978年,他在哈佛大学批评西方的演讲招致美国的围攻。而l994年被叶利钦邀请回到故乡后,他又无情揭露俄罗斯社会现实并猛烈抨击当权者,1998年拒领叶利钦总统颁发的圣安德列勋章。“只要还活着,或者直到牛犊顶到橡树上折断了脖颈时为止,或者是橡树被顶得吱吱响,倒在了地上为止。”索尔仁尼琴这样形容自己,他这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牛犊,总是很不明智地、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脑袋和犄角狂热地顶向枝干庞大根基深厚的橡树。
索尔仁尼琴就像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作家(我不怕这样说)能够与政治家分庭抗礼,或者比政治家还要杰出的法则,就是由于他对人类事务的某种抉择,由于他对一些原则的绝对忠诚。”俄罗斯女作家尤利兹娅认为,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能够改变社会进程,或至少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索尔仁尼琴自己也认为:“文学可以加速历史前进的脚步。”“出色的作家,不成功的政治活动家。”北京大学俄语系任光宣教授这样评价这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用文字和口号为俄罗斯命运奔走甚至受难的文学家。
摩罗在《巨人何以成为巨人》中说:“领袖不只是代表人民,而且的的确确是由人民培养出来的。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会有什么样的领袖,从而也就有什么样的民族和社会。”在俄罗斯,之所以能产生像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等伟大的文学巨人,其原因就是有这样一群具有“强烈的尊严意识和人道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并在普通百姓中获得广泛支持。也因如此,1994年之后的索尔仁尼琴甚至一度被视为俄罗斯未来的先知。“他能得到俄罗斯百姓认同主要是在于他的使命感,在大家不敢说的时候他说了真话。这也是俄罗斯200多年来的一个传统,无论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百姓。”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学专家陈建华这样评价索尔仁尼琴。
总结自己的一生,索尔仁尼琴在《牛犊顶橡树》中说到:“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我的一生都在于冲破阻拦而能够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但令人唏嘘的是,随着年华无情流逝,当年的“斗士”索尔仁尼琴也只能坐在轮椅上接见现任总统。“索老的身体确实一日不如一日了。”和索尔仁尼琴相识并长期保持联络的北京大学任光宣教授这样说。?(摘自《索尔仁尼琴:俄罗斯良知》)
【注】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年11月12日-2008年8月3日),苏俄著名作家、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社会活动家。l970年,他以揭露抨击苏联时政的《古拉格群岛》一书,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l974年,索尔仁尼琴被当局驱逐出境。苏联解体前夕,索尔仁尼琴获得平反,1994年返回俄罗斯,1997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06年获俄罗斯国家奖。2008年8月3日晚因中风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9岁。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下面不能说明索尔仁尼琴是“顶着橡树的牛犊”的是(5分)(? )
A.1970年,索尔仁尼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文坛的声誉崇高。
B.索尔仁尼琴在苏联大胆揭露统治者的专制与暴政,流亡西方受到优待,却又发表对西方不满的演讲。
C.索尔仁尼琴的文字和思想能够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进程。
D.索尔仁尼琴无情揭露俄罗斯社会现实并猛烈抨击当权者,并拒领总统颁发的勋章。
E.索尔仁尼琴形容自己是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牛犊,总是狂热地顶向“橡树”。
小题2:请简析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4分)
答:?
?
小题3:你是如何理解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的含义?(6分)
答:?
?
4、阅读题 请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香鱼的故乡
林清玄
①在台北的日本料理店里有一道名菜,叫“烤香鱼”,这道烤鱼和其他的鱼都不一样;其他的鱼要剖开拿掉肚子,香鱼则是完整的,可以连肚子一起吃,而且香鱼的肚子是苦的。苦到极处有一种甘醇的味道,正像饮上好的茗茶。
②有一次我们在日本料理店吃香鱼,一位朋友告诉我香鱼为什么可以连肚子一起吃的秘密。他说:“香鱼是一种奇怪的鱼,它比任何的鱼都爱干净,它生活的水域只要稍有污染,香鱼就死去了。所以它的肚子永远不会有脏的东西,可以放心食用。”朋友的说法,使我对香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它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鱼,这样高贵。容不下一点环境的污迹?这也使我记忆起,十年前在新店溪旁碧潭桥头的小餐馆里,曾经吃过新店溪盛产的香鱼,它的体型细小毫不起眼,当时还是非常普通的食物,如今,新店溪的香鱼早就绝种了,因为新店溪被人们染污了,香鱼拒绝在那样的水城里存活。
③现在日本料理店的香鱼,已经不产在新店溪,而要从日本空运来台,使香鱼的身价大大增高,几乎任何鱼都比不上。听说在澎湖某些没有被污染的海域,还能找到香鱼的踪迹,可是为数甚少,早就无法满足吃客的需求了。本来在新店溪旁的普通食物,如今在台湾却找不到故乡,想起来就令人伤感。
④每次吃香鱼的时候,我的心持就不免沉重,那种沉重来自香鱼的敏感,在许多人的眼里,所有的鱼做为食物以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香鱼却不同,因为它的喜爱洁净,使我们更觉得应该有一个清洁的生存空间。在某一个层次上,香鱼是比人更高贵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环境,到处充满了刺耳的噪音和汽车排放的黑烟,可是时间一久,我们就适应了这样的环境,甚至一点抗辩也没有。
⑤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我们都已经悄然不察了。面对着一天比一天沉沦的生活空间,有时我们完全失去了警觉。
⑥香鱼不然,它不肯自甘于污浊的溪水,不肯改变自己去适应一个更坏的环境。于是它选择了死,宁洁而死,不浊而生,那样的气节,更使我们面对香鱼的时候低徊不已。
⑦记得多年以前,我在梨山上,参观过鳟鱼的养殖;鳟鱼是濒临绝迹的鱼类,在台湾,只有梨山上清澈的溪水和适当的水温,能让他们乐于悠游,它们独特的品性,使养殖的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也正因为这样,鳟鱼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和普通的吴邦鱼相提并论。
⑧有一次我在澎湖的海边度假,渔民们邀请我到海边去欣赏奇景。那一天,许多海豚无缘无故的游到岸上集体自杀,我站在海岸边,看着那些到处罗列的海豚,它们从海里跳到岸上等待着死亡,却没有人知道原因,我也不知道。
⑨海豚的集体自杀,给当地的渔民带来一笔小财,没有人探问它们为什么拒绝生存。我的心里却充满了疑惑;海豚是一种智商很高的动物,它们到底为什么要集体自杀呢?是不是心情上受了什么委屈?在以前海面干净的往日,是不是也有海豚自杀呢?生物学家恐怕也无法解开海豚自杀的谜题,但是我深知,海豚的自杀不是“无缘无故”,一定有它的理由,只可惜,我们不能理解。唯一可以理解的是,动物有动物的想法,鱼也有鱼的心情。干净的海,是海豚的故乡;清澈的溪水,是香鱼和鳟鱼的故乡;它们宁可做失乡的游魂,也不愿活在污浊的水域,这是作为人的我们,应该深切反省的。
⑩有许多饲养鸟类和热带鱼的朋友,经常向我抱怨,不管他们如何细心照料,鸟和鱼都会无故地死去,我想,鱼鸟的死都不是无故的,因为鸟是属于山林的,不属于笼子;鱼是属于河海的:不属于水箱。现在更严重的是,即使在山林河海,由于人为的污染,许多动物都活得不快乐,恐怕在大自然里,只有一种动物对坏的环境能安之如常,那种动物的名字叫做“人”。
11几年前,人们在新店溪“放香鱼”,让香鱼回到它的故乡,据说现在新店溪里已有为数极少的香鱼存活,如果河川不继续污染,将来我们食用的香鱼不必从空中来,而是本乡的土产。
12香鱼是我们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我们千万不要让故乡成为香鱼拒绝的地方。
小题1:文章开头从“烤香鱼”谈起,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第四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吃香鱼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不免沉重”?(4分)
小题3:请简要赏析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4分)
(1)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我们都已经悄然不察了。(2分)
(2)因为鸟是属于山林的,不属于笼子;鱼是属于河海的,不属于水箱。(2 分)
小题4:香鱼的习性让作者感慨:“作为人的我们,应该深切反省。”结合全文,说说我们应该反省什么。(6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