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两道题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升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①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诗题《寄左省杜拾遗》中的“杜拾遗”,即任“左拾遗”(谏官)的杜甫。“左拾遗”属门下省,故称“左省”。作者在中书省任“右补阙”(谏官),岑、杜既为同僚,也是诗友,因而“寄”诗以相慰。
B.首联中的“丹陛”与“紫微”都借指国君的宫殿,“曹”是古代的官署。
C.领联中的“天仗”,是指国君的仪仗队,“御香”是宫殿里燃烧的香。
D.尾联中“阙事”的“阙”通“缺”,即缺点或错误。“谏书”的“谏”,是进宫献策的意思。
②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表面炫耀每天朝见国君的盛况,实际上表露出无聊的生活与苦闷的心情。
B、“白发悲花落”,为虚度年华而叹息;“青云羡鸟飞”,还想展翅高飞,大有作为。
C、“圣朝无阙事”是反语,意含讽刺。
D、这首诗写得曲折隐晦,寓贬于褒,表面颂扬朝政,实际抒发内心的忧愤。
参考答案:
①D②B
本题解析:
(“谏”是劝君主改正错误)(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青云羡鸟飞”写诗人抬头望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我腾跃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小题2: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小题3: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小题4: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小题5: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小题6:俭,德之共也;_______________。(《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小题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________________。(《朱子治家格言》)
参考答案:
小题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小题2:以手抚膺坐长叹
小题3:此情可待成追忆。
小题4:举匏樽以相属。
小题5:八百里分麾下炙。
小题6:侈,恶之大也。
小题7: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本题解析:本题所考课内外的名句名篇都有所涉及。易错点比较多:“翱翔”“匏樽”“膺”等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抚”“坐”“炙”“维”等字词,虽是很熟悉,但都很容易写错。这些方面都要注意。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
北斋雨后
[宋]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小题1:颔联中的“占”能否改为“站”?为什么?(5分)
?
小题2: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不能改。“占”是占有之意,双禽占竹,写出了鸟雀在竹间跳跃争竹的活泼和欢喜得意。如改“占”为“站”,只写鸟雀站在竹枝上,就缺少了动感和情趣,索然无味了。(5分,明确观点1分,从正反两面写明理由4分。)
小题1:诗中所写的清幽环境和与友人观画、品茗的生活,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宛如”二字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与对山居生活的向往。(6分,结合诗歌分析4分,情感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斜月沉沉藏海雾,__________。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__________?,____?__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参考答案:
(1)碣石潇湘无限路。落月摇情满江树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3)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潇湘”、“修”、“ 舸舰”、“ 舳”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五言律诗,完成后面各题。
晨登衡岳祝融峰[注]
[清]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注】祝融峰,南岳衡山的主峰,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光绪二十一年秋天,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此峰,写下了这首恢宏阔大的诗篇。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或尾联加以分析。
答:? ?
参考答案:首联“殊不觉”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觉累,二是不觉高不可攀,可见诗人年轻有活力,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四顾乃无峰”,以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尾联则以夸张的手法将洞庭湖比作“半勺水”,足见诗人气概之宏大,又说湖中之龙即将飞腾升空,抒写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