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 ![]() A.以碗列诸案 B.更为造美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 C.若往聘于某氏乎 D.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1)所以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然而见过他的人大都知道他是个奇异的人。(3分)
(2)患者家属请问患者死亡的日子,道人便伸出手指示意,忌日与他指出的相同。(3分)
(3)如果他看见饭中有时混杂荤菜,道人就说:“只需挑出荤菜就行了。”终归是不想让人为他重新做饭。(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解释不正确,由“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可知,始:才,方才。所以选C。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把、用,介词/因为,介词;B.替,介词/给予,动词;C.向,介词/到,介词;D.皆表目的,连词。所以选D。
小题3: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①②是他给人看病的方法,⑥是他临死之前的镇静表现。所以选C。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分析不正确,原文说“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所以选B。
小题5: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究、自、异、以、指、示、或、荤、第、更等。
【译文】邵道人是蜀地人。到庆阳时已经七十多岁了。道人(平常)不愿说话,大凡想要表达的都用面部表情示意,所以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然而见过他的人大都知道他是个奇异的人。邵道人授馆在钟楼街周家,用土筑屋,身披僧衣,无论白昼黑夜都坐在露天处。郡中的那些子弟少年争相前来侍奉道人。道人都用面部表情告诉他们自己的意思,那些子弟少年没有不合道人心意的。
道人喜欢替人看病。患者家属请他出来看病,他便让患者张开眼,又让患者呵气。倘若患者是可以救活的,道人就给弟子们示意,弟子们便把饭放在患者身前。道人拿出他袖中的铁尺横放在饭上,口诵大悲咒,念完后,拿起铁尺抚摸着患者说:“病好了!”假如是救不活的,道人便快步走出。患者家属请问患者死亡的日子,道人便伸出手指示意,忌日与他指出的相同。然而道人从不收钱,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救活一人,便拿取一尺布作衲衣里子,做里子的布够了,便不再拿取。患者家属假如有现饭给他吃,就用碗装好放在案桌上。不问饭多饭少,道人都吃了;如果另外还添饭,又用碗装好放在案桌上,道人便不再吃了。假若发现是粗劣的食物,道人就高兴地吃了。如果(患者家属)问:“要另外替你烹制美食吗?”道人也就不再吃了。如果看见饭中有时混杂荤菜,道人就说:“只需将荤菜挑出去就行了。”终归是不想让人为他重新做饭。
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听说了,争相来请他,希望观看道人喝水,道人微笑点头答应。弟子在他面前放置好水。道人给弟子示意,让乡里人自己放置好,也用碗排放在桌案上,不问水的多少,道人都会喝了。如果冬天水结冰,就听见道人牙齿间发出瀺瀺的声响,一会儿,道人的肩头耸起,面色发红,汗水簌簌而下,就像下雨一般。
道人跟我的大伯父年岁相仿,大伯父患有烂脚病很久不能治愈,问道人什么原因,道人说:“这是鬼魂在作怪。你曾经前往某人家向人聘过亲吗?你说他家的女孩子相貌丑陋,要另外去别家聘亲。那女孩因此惭愧,自缢而死。这就是她的鬼魂(在祸害你呀)。”大伯父很吃惊,伏在地上叩头说:“我该怎么办呢?”道人说:“你现在遇到了我,三天后祸害就会解除。”三天后大伯父的病果然痊愈了。
过了十多年,有一天道人忽然对弟子们说:“我将要回去了。”弟子们说:“先生是给庆阳造福的人,庆阳人也没敢怠慢你,怎么突然说要回去呢?”道人没有回答。有一天,道人让人架设三层桌几,坐在上面。弟子这才醒悟到他说的回去就是死的意思。便团团围坐伺候他。晚上有人登上桌几去伺察他的呼吸,道人仍然挥臂将他赶下来。半夜时分,屋脊上隐隐有霹雳之声,有如金戈铁马战斗的声响,众弟子一个个震惊害怕,拜伏在地。天明,起身看时,邵道人已经死了。
赞文说:孔子不谈论怪异之事。那么,像道人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人呢?释道两家迷惑世人,祸乱政治,然而道人却为人诚谨忠厚、不多言辞。他能够急人所难,死而后已。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从墨家中出逃出来的人吧,难道不是吗?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七年,哈刺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诸人见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节选自《明史张春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理而民不病——病:困苦。
B.春等责数之——数:屡次。
C.春具揭辩——具:写。
D.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逆: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春守职尽忠的一组是(? )
①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
②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
③既入对,帝数称善
④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⑤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
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兵火之后永平街巷破败,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时,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B
4.(1)只是一定要做些对边疆有益的事情,这是我诚 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且尽自己的职分的。
(2)(张春)在古庙居住,穿戴着原来的衣帽,最终不丧失臣子的气节而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定伯捉鬼?
干宝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搜神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伯诳之诳:欺骗
B.鬼便先担定伯数里担:背
C.我新鬼,故身重耳故:原来、旧有的
D.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唾:吐唾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欲至何所?(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B.(1)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1)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2)因之以饥谨。
D.(1)“我亦欲至宛市。”遂行。(2)又郊败之,遂灭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定伯夜行遇鬼,无所畏惧,终于将鬼捉住。
B.宋定伯善于发挥人的智慧,克“鬼”制胜。
C.文章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形象鲜明,故事生动有趣。
D.文章认为,世上本没有鬼,应破除迷信思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C(故:所以。)
小题2:D (于是。A、前者为“什么”,后者为“哪里”。B、前者代词,后者表主谓之间,助词。C、前者为“于是”,后者为“接着”)
小题3:D(不当,原文并无此意。)
译文:
南阳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行走遇见了鬼。宋定伯问他是谁,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我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鬼说:“我也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于是一起前往。
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缓慢,两人可以交替的背着,怎么样?”宋定伯说:“很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您太重了,也许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重了。”宋定伯于是又背鬼,鬼一点重量都没有。他们像这样两次三次轮着背。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是刚刚死变鬼,不熟悉鬼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对我感到奇怪。”
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声呼叫,声音“咋咋”的样子,要求放开让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从他。宋定伯一直到宛县的集市上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掉。宋定伯担心它有变化,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他,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才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