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9 21:39: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第二章)
小题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和老子什么样的治国之道。(2分)
孔子:??老子??
小题2: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你认为“庶人不议”是指“庶人不敢议”还是“庶人无可议”。请作比较评析。(3分)



2、阅读题  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注] 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③耨:nòu,锄草。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夺不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忠信悌:孝敬父母。
C.天下方于合从连衡务:努力从事。
D.退而与万章之徒《诗》、《书》序:依次序整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亦将有以利吾国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
B.①夫谁王敌②备他盗出入非常也
C.①南辱楚②得复见将军
D.①而孟轲述唐、虞、三代之德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小题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孟子的仁政主张的一项是(?)
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②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③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④故曰:“仁者无敌。”
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⑥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和这些统治阶级是合不来的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



3、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B.秦王复击轲,八创——被:动词,遭受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D.秦之遇将军,可谓矣——深:形容词,刻毒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信:任凭
B.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
C.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死——论:判罪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温舒者,阳陵人也。少时稚理为奸,已而亭长,数废。为吏,以治狱延史,事张汤,迁为御史。督资赋,杀伤其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那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赋。快其意所欲得,引人虽有百罪,费法,即有避,国其事夷,亦宗。以其教课赵之郊盗赋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违。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奸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今那县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部吏如居广平时方路,捕郡中豪猾,那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减,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备十余里。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来,会春②,温舒顿足叹日:”
哇乎,今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其奸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
其治复放河内,徒诸名祸猾吏与从事,河内则杨皆、麻戌、关中杨、成信等。又纵为内史。惮未敢恣治,及纵死,张汤敢后,徒为延尉。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上说,拜为少府。徒为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坐法失官。复为右辅.行中尉事,如故操。
岁余,会宛军③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及人有变温舒受员骑钱,他奸利事,罪至族,自杀。其时两弟及两婚家亦各自坐他罪而族。光禄徐自为曰:“悲夫,夫古有三族,而王温舒罪至同时而五放乎!”温舒死,家直累千金。
[注]①椎理:盗墓。②黎来:追捕抓来。会春:正好春天到了。按汉法,春天不执行死刑,死犯必在十二月底前杀死。④宛军:指讨伐大宛的军队。按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发兵攻大宛。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同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督盗赋,杀伤甚多督:监督
B.大者至族,小者乃死族:灭族
C.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履:考核、考查
D.家直累千金直:价值、财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少时推理为奸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B.①天子闻之,以为能②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①皆知河内豪奸之家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D.①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温舒作广平都尉时,选择郡中豪放勇敢的十余人当数关,掌 握他们每个人隐秘的罪行。让他们抓捕盗赋,因而盗赋不敢接近广平。
B.任何内太守时,王温舒上书皇上,请求惩治郡中豪强奸猾之人,秦蔬送走不过两三日,就得到皇帝的答复,河内人以为神速。
C.王温舒喜欢杀伐,展咸武,严格执法,从不徇私舞弊,皇上认为他很有才能,将他提升为中尉。
D.征讨人宛的军队出发,朝延下令征召豪强官吏,王温舒把他的属官隐藏起来。不久他因被人告发接受在额骑兵赃款而自杀。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