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常见题型》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9 21:40: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学院正门一侧的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l.5 米高,0.4 米宽,一个成年人想要进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的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在人生之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近日,有作家提议,我国应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李太白文学奖”,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学,以争夺我们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我们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们也要评点世界。
这一提议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佳作示范】
“李太白文学奖”能争夺到世界文学话语权吗?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赵丽宏建议在中国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李太白文学奖”,以争夺更多世界文学界的话语权。如果从社会经济宣传效应看,这个提案有可圈可点之处,毕竟有一种吸引眼球的炒作效应在那里;如果单纯从文学层次来看,这个提案就值得商榷。?
我们首先要肯定提案者想要提升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初衷,但是,争夺世界文学话语权到底靠的是什么?如果设立一个“世界文学奖”就能达到目的,那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首先,我认为,要争夺世界文学话语权,就必须有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作支撑,我们的作家就必须创作出更多的有分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果没有权威作品证明本国的理论品位也就难以服众。你的评点标准在人家看来也只能是“空谈”、像莫言这样的世界大师级作家多了,理论与实际能够高度统一了,且得到更多国际级作家认可了,那么这个“世界文学奖”才有足够的“含金量”去被人认可。?
其次,要保证国内文学奖的权威性、公正性,才能评选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才能促进整个文学界的繁荣,也才能提高中国作品的世界影响力。但是,我国的现状是,全国各种文学奖评选黑幕层出不穷,奖项评选的公平公正性,又有谁能拍胸脯保证并获得世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在急功近利已成为整个社会通病的当下,又哪里会有恒定价值观的依存之地?如果一个文学奖的评奖标准,会随着某些组织或个人的喜好飘忽不定、甚至成为玩偶,又凭哪一点去比肩“诺贝尔文学奖”呢?更谈不上去争夺世界文学话语权了。?
其实,文学的话语权从来都不是靠争夺来获取的,更不是靠设立一个“世界文学奖”就能一蹴而就的。“最民族的也就是最世界的”,音乐、绘画、建筑等诸艺术如此,文学语言艺术也是如此。如果本国作家苦练内功,发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亮出自己文学的精粹之处,让世界叹为观止,我想,也就自然有了世界文学话语权。那些在世界有影响力的作品,如老子、庄子、孔子的思想精华,无不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学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各个民族都有代表其特色的优秀作品,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不应该也不需要用本国本民族的文学压倒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学,去争夺所谓“话语权”就目前本国文学创作而言,虽然顶着“作家”桂冠的人为数众多,但很少有人能拿出同世界抗衡的巨著。与其设立“李太白文学奖”,还不如不要再束缚作家的手中之笔,给予作家创作的自由,让他们有勇气去揭露人类共同的丑恶、歌颂人类共同的美好。如此状态之下,又何愁诞生不出伟大的作品?何愁不能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的话语权呢?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本题审题相对简单,如果考生同意材料观点,可着重论证“文化自信”、“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话语权”等;如果不同意材料观点,则可以着重指出当下中国文学创作中的一些问题,对当下中国文学创作过于浮躁、对恶的过度渲染以及大爱精神和想象力缺乏等展开批判,但这要求考生有较为扎实的文学功底,并能对当代文学创作现状及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有一定了解。考生也可对中国评点世界文学持赞成态度,但对是否应设置奖项存疑,着重阐明奖项的设置并非一厢情愿。当能力不够强大的时候,声音再大恐怕也不会有人去听;当中国文学创作真的能够用自己的价值观、文学立场、中国梦去影响世界的时候,我们设立的奖项才能真正得到世界的认可。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享用到盛宴。它可以是丰盛的菜肴,也可以是丰盛的精神食粮。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盛宴”有关的经历或你对“盛宴”的看法。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标题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5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参考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株小草生长在田里,和水稻混杂在一起。
一位老农看见这株小草,马上把它连根带叶地拔了起来,对身后的儿子说:“这种草最讨厌,它同水稻争肥料,而且生长又快,只要留下一节根,就会重新长出来,所以我们叫它‘荒田根草’。”说着,就把小草狠狠地抛到大路上,准备把它晒干。
这时,恰巧有个园艺家走过,看见了这株小草,马上把它带回了城里,种在公园里的一块大空地上,每天浇水施肥。为了防止它被游人踩死,园艺家叫工人在小草四周围起了篱笆,插上牌子,上面写着:爱护草地,严禁践踏!园艺家还对工人说:“这种草生长快,不容易死,不久就是一大片,所以我们叫它‘地皮草’。”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欹外,文体不限,且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⑤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找准自己的位置
雄鹰注定要与蓝天为伴,不能与大地相挨。它虽为猛兽,有着锋利的爪牙,但不能与狮子对抗,它属于天空,只有在天空才找到它生存的位置,才找到它的价值。雄鹰与地面会有偶尔的交点,在俯首捕捉的那一刻有了短暂的交点,但偶尔的相交换不来永恒的相守。猎物在爪下那刻,一只雄鹰奔向天穹,蓝天白云任纵游,它是天空的宠儿,不属于大地。
李白,是一个人才。但决不是一个治国的能臣,至少也算不上是一个称职的官员。他是文人,但只能用他的才学为他的生活增添几分生趣。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首《峨嵋山月歌》的确显示了他卓尔不群的文学造诣,让所有人都从诗歌中看到他的豪迈与狂放,让他名扬四海。他一生自认怀才不遇,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学富五车之识,却潦倒半生,不得重用。
于是,写诗纵酒,留下“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千古诗篇以慰藉他半生的失意。但殊不知他的的官职也只是他卓越的文学造诣换来的,而并非他有什么非一般地领导才能。他本不属于官场,官场本不为高傲不群的人开放,而你偏偏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你没有官场中人特有的圆滑与心计,你不会尊重上司,不会巴结他人,你一身正气,本无所畏惧。但你身在官场,就要官场的规矩,你既不能容忍官场的尔虞我诈,官场有何能容忍一个傲而不群的人呢?你不顾一切冲向不能相容你的官场,最后也只能留下你一生的遗憾。
与李白一样,不为世俗的官场所容的陶渊明却明智得多了。一样的高傲不羁,“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样的才情横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两人的确遭遇了不同的人生,陶渊明深知官场不是他那种高傲文人所能胜任的。他与李白一样,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眼睛里揉不进一颗沙子,更没有应付万千变化与蓄势待发的心计与谋略,他们的位置,都不属于官场,而陶渊明则明智地选择了适合他的乡村生活。“户庭无尘杂,居室有余闲。”是他的追求,也是最适合他的位置。他在自耕自足之中得到解脱,得到身心的愉悦,他的晚年虽是穷困潦倒的,但至少是幸福而安详的。
人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我们很难像达?;芬奇那样精通各个领域,但至少总有一个领域,一个位置属于你自己的。
找准自己的位置,你会看到最美的夕阳;
找准自己的位置,你会活得如阳光般灿烂;
找准自己的位置,你会感叹生命的美妙!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一位老农和园艺家对待同一株小草的态度,由于老农和园艺家的立场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对待小草的态度也就不同,由此可得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观点和方法,要具体问题分析。从小草的角度,可以得出总有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方法。还可以延伸开来,如从用人才的角度构思。所以可参考以下立意:
1.无论是社会,还是用人者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轨迹里运行。
3.总有一款适合你。
4.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