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9 21:45: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元·张养浩①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②。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注①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后借故辞官归隐。②风流:美好的风光。
(1)有人评价这首元曲“一‘愁’笼罩全曲”,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愁”的。(3分)
(2)这首元曲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①深秋疏雨,黄花零落,触发诗人愁绪;(1分)②由景及人,感慨自己瘦过黄花,自羞而忧愁;(1分)③移情于花,人花共愁,愁情郁结。(1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曲词。(1分)作者借花自怜,对菊自叹,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哀愁(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抒情方式“间接抒情,移情,寓情于物等)


本题解析:
赏析一:《对菊自叹》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怀的曲子。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黄花零落,减尽风流。自己也精神颓唐,瘦过黄花。怜花正是自怜,作者借菊自叹,乃是对自己政治上失节(为异族统治者服务)的悔恨。最后两句化用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则又是隐晦笔法说自己有难言之隐,有些近于替自己开脱了。“人”与“黄花”互怜互叹的“对话”,构成了该曲独具一格的形式。
赏析二:菊花在古代诗词中,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大概是从陶渊明赏菊开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就开始象征文人高洁的精神品格。菊开放在渐趋寒冷的秋天,凌然傲骨,色彩绚烂,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元稹说过:“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正点出了菊花花期晚的特点,菊花开过之后,从秋入冬,开始进入荒寒之境。菊花的金黄,给秋季一片独特的异彩。此曲所要描写的却不是菊的贞洁,而是诗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喟叹。重阳过后,菊花零落,诗人面对零落的菊花,不禁以物拟我,而且自觉比菊还要羞愧三分。诗人为官清廉,曾因直谏被罢官,长期隐居,然而内心并没有放弃建功立业、为百姓谋幸福的壮志,因此才会在隐居生活中,因志向不得施展而内心郁闷。诗人以菊自喻,菊花有着高洁的品质,不被时俗同化,诗人也是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高远志向,心中装着百姓,希望能有所建树。然而重阳一过,菊花零落,就如同被罢官的诗人,以前的雄心壮志消磨在闲居中,真是比零落的菊花还要可怜。诗人用了前人的诗句入诗,却把诗歌整体统一在“自叹”的情调下,能够灵活运用。诗人与菊花的对照描写,形象,生动,真挚,让人同情。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对诗词中的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声调高亢,意气豪爽,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表明诗人尽管政治上受到挫折,但仍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也持乐观态度。
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写出了诗人对家国的苦难无能为力,既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也有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慨,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C.“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表现出孙何既威风又儒雅,他饮酒赏乐,吟唱山水,这说明他既有执政能力又能与民同乐。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年老但仍愿为国家效力,对南宋统治者重新起用自己抗金充满希望和信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幅诗人饮酒填词,面对天气亭台依旧,夕阳西下风光难再的景色而满怀感慨的画面。
(2)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现象,只能无可奈何;燕去燕来,本是自然规律,却似曾相识。这两句词寓情于景,借描摹自然景物更迭变化的现象,表达时光流逝的惆怅、美好事物无情消失的眷恋以及景物更迭的欣慰之情。(意思正确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花
[唐]杜甫
西京安稳未①?不见一人来!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直苦风尘②暗,谁忧容鬓催。
  【注】①西京安稳未:公元763年10月,吐蕃攻陷西京长安,焚掠一空。代宗先期奔陕州,至12月方还都。②风尘:比喻战乱。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怒放的图景。照应题目;以乐景衬哀情。
(2)表现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不安和关注,全诗以设问句开篇,先问“西京安稳未”,接着说“不见一人来”;表现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对战乱的厌恶,尾联直说“直苦风尘暗”。(分析可以分开说,也可以合在一起说,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2)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3)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里仁》)
(8)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参考答案:
(1)一觞一咏
(2)玉垒浮云变古今
(3)今夕是何年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峰峦如聚
(6)佳木秀而繁阴
(7)见贤思齐焉
(8)阴阴夏木啭黄鹂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一定按要求作答。每空一分,该句有误不得分,在默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通假字。注意下列字形:觞、授、句读、峦、繁、啭、鹂。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