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9 22:22: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乱?后 (金)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荒宿草,墟落①动新烟。
困鼠鸣虚壁,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①墟落:村落。?
小题1: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述。(3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从侧面形象地描写了“乱后”食尽粮绝的惨象:空荡荡的四壁中老鼠饿得吱吱乱叫,饥饿的乌鸦在荒芜的田地中到处乱啄。(能答出萧条、荒凉、破败等景象即可得1分,对两句诗的内容稍加解释得3分)
小题2:采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1分)叙述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正为衣食无着而发愁,催缴苛税的官吏却已接踵而至。(1分)客观的叙述中包含了诗人对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的黑暗现实的无限愤慨之情。(2分)(答出“叙事抒情”得1分,能对作者感情解说且全面得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首先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然后根据这个意象描绘出画面,再分析意象的特征及画面所表现出意境的特点。
点评:可以采用“意象类型找位法”来分析,即诗歌意象一般可分为情、物、景、事、古迹等类型,而每一类中的景物或事物、古迹等,往往有特定的文化积淀,形成独特的意蕴寄托,我们要做这方面的积累。同时,要结合对作者的个体认识和对时代背景的联想。分析这些景物等与作者的“情”的结合点在哪里,体味其独特意味,感受其独特形象,如此,才能准确而有创建性做题。
小题2:试题分析:尾联主要是叙事,表达技巧可定为叙事抒情;这两句叙述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正为衣食无着而发愁,催缴苛税的官吏却已接踵而至,可见诗人对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的愤慨之情。
点评:对于诗歌某部分的思想感情,不应就句论句,而是要立足于全诗。尾联的前面两句,从侧面形象地描写了“乱后”食尽粮绝的惨象:空荡荡的四壁中老鼠饿得吱吱乱叫,饥饿的乌鸦在荒芜的田地中到处乱啄。这两句叙述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正为衣食无着而发愁,催缴苛税的官吏却已接踵而至,可见诗人对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的愤慨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意对即可)
2.观点一:“犹”字好。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观点二:“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
题张十一旅舍?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小题1: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的艺术特点。(5分)
小题2: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谈)(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侧面描写,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用字生动传神。榴花能照耀人眼,而且使人眼睛一亮,那榴花的鲜艳美丽,就可想而知了。
小题1: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有才华但不被赏识重用的慨叹。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都者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本题解析:
*①(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①(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意对即可)
2.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