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9 22:36: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厚(bó)
没(yān)
(huán)
不前(sī)
B.暖(huo)
(zhuàn)
化(fú)
根究底(páo)
C.狰(níng)
(xià)
栏(zhà)
芬芳郁(fù)
D.衰(jié)
(dàn)
谢(chóu)
斗艳(yán)



2、阅读题  名言名句默写(20分)?
小题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小题2: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
小题3:庄生晓梦迷蝴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小题4: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小题5: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小题6: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
小题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8:?,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9: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苏洵《六国论》)
小题10: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11:蜂房水涡,?。(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1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13: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14: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15: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1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凭谁问,廉颇老矣,?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17:??,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题18:??,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题1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20:《诗》三百篇,?。(司马迁《报任安书》)



3、单选题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人们的欣赏趣味也随之改变。???
???。不是吗?如今观众看戏颇有观赏古董之感,台下T恤短裙,台上黄袍马褂。
①否则,即便是美玉黄金,失去了时间的浸润,也不过是昂贵值钱的东西而已?
②对于人们的偏好,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人们对旧剧情有独钟
③著名戏剧家李渔就尝试改编过不少旧剧,并成功地将其搬上舞台,这些剧目红极一时
④而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更得“易以新词,透入世情三昧,虽观旧剧,如阅新篇”
⑤其实,这并不难回答,观旧剧“如看古董,妙在身生后世,眼对前朝”,就像今人欣赏古董一样
⑥年代久远的东西总能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才能被称为古董而受到追捧
A.③④②⑥⑤①
B.④③②⑥①⑤
C.④③②⑤⑥①
D.③②④⑤①⑥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C.全国艺术博览会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D.大茅山已是满眼秋色:稻田铺金,松柏凝翠,丹枫初红,真是五光十色。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显示,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达到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翻译》考点巩..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