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惆怅东栏一株雪”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把梨花比喻雪,写出梨花不妖艳,不轻狂,洁白无瑕,使梨花更具神韵。同时把咏花与自咏结合起来,表达诗人一生正道直行,清白坦荡的志向。(意对即可)
2、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
【小题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作者将寺、桥、花、柳拟人化,用“忆”“怜”“待”“无私”描写山寺之景,山寺仿佛忆起我以前的游览,溪桥对我的再渡感到高兴,花绽开笑脸,柳舞动腰肢,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江山有情,好像在等待着“我”再度登临,(2分)生动形象,别具情味,表达作者再次游览此地的喜悦之情。(2分)
运用了反衬(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作者以此美景来衬托自己的“客愁”,以喜写悲,益增其哀。(2分)
(两种手法任选其一即可)
【小题2】①作者通过描写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等,表现了景色的美好,从而表达了自己再度游览时的喜悦之情。(2分)
②在美好的景色中游览,暂将客愁忘却,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愁绪(或强作豁达)的情感。(2分)
③作者流落西南,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作者满腔愁愤,难以排遣,只好寄情山水,表达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诗所运用的拟人手法比较明显:“寺忆”“桥怜”“江山待”“花柳无私”都是拟人化的描写。拟人的作用为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象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宿府?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小题1:从内容上看,诗歌是怎样表现"独宿"的特点的?(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后两联直抒“独宿”之情。首联写“独宿”的环境,通过 “清秋”“井梧”“蜡烛”等景物的勾画,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氛围。颔联写“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角声悲凉,月色无限美好,但无人共赏,独宿不寐,表现诗人沉郁悲抑的心情。颈联和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独宿”时对国事的担忧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并表明自己不愿在幕府中暂且得安的漂泊苦闷之感。(4分)
小题2:A、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清秋”“井梧”“蜡烛”等景物的勾画,烘托出诗人心境的抑郁悲凉,表现出诗人对国事充满忧虑、对漂泊生活深感苦闷之情。
B、反衬。颔联以月色的无限美好反衬诗人独宿幕府时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C、用典。尾联化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的愁心。
B.《断章》诗中用几个简单的意象、词语,营造了两组优美的意境,构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很好地承载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
C.《雨巷》借江南小巷的阴沉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错误》一诗中,诗人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东风”等,从而一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