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2017-08-09 22:55: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与括号内的词语互换的一项
A.分析人士认为,持续恶化的伊拉克安全局势和维持驻军的高昂成本逼走了许多铁杆盟友,驻伊联军阵营已经开始分崩离析(墙倒众人推)。
B.青年人理想高远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些人今天听了一首歌,就想当一个歌唱家,明天听了一场报告,就想当科学家,这山望着那山高,是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的(见异思迁)。
C.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演讲》中说:“有一种志气,是大家公共的志,众人都向此做去,便容易成功,所谓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
D.针对日本岛根县议会制定的“竹岛日”条例案,为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地报复日本,位于韩国南部庆尚南道的马山市议会18日通过了一项“对马岛日”条例案(针锋相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墙倒众人推”,比喻人在危急时,众人随之加以陷害,与“落井下石”意思相近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十一届人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出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②美元贬值、世界农产品价格攀升、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是世界各国需共同应对的问题,而有些国家却将其?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毫无道理的。
③在达赖集团的?下,许多不明真相的藏族同胞参与了“3?14”拉萨打了砸抢事件,这部分人只要认识了错误并主动投案自首,政府将宽大处理。
A.勾勒归罪支使
B.勾画归咎支使
C.勾勒归咎唆使
D.勾画归罪唆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勾画:勾勒描绘;用简短的文字描写。勾勒: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②归咎:追究出现错误、问题的责任。归罪:追究过去、过失应由谁负责。“归咎”语意比“归罪”轻,符合此处语境。③唆使:指使或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支使:命令人做事。唆使主要针对不明真相群众)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为”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表被动关系)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语气助词?疑问句末,表诘问?呢)


参考答案: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语气助词?疑问句末,表诘问?呢)?D


本题解析:动词,翻译为飞行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与例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洁其身
A.填然鼓之
B.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C.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饭蔬食,饮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例句中的“洁”与B项中的“食”都是使动用法。A句中“鼓”名词活用动词;C句中“耻”意动用法,“恶衣恶食”活用动词;D项,饭,名词活用作动词,吃。
点评:活用就是灵活运用,是指原属某一词类的词,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临时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而当离开这个特定的上下文之后,这个词也就不再具有另一个词的语法功能了。可见,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词类活用的关键所在就是它的临时性充当。当然,了解词类活用对人们学习古代汉语的确有很大的帮助,对学习文言文也有很多的指导意义。学习文言文也一样应该立足于古代汉语的基础上,这样我们才能对古汉语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和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连词,“却”
B.连词,“却”
C.连词,“却”
D.译作“因而”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