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南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小题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2分)
小题2:衬托(1分),好处是以“静”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并勾起了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
点评:鉴赏诗歌当中的景物描写,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诗歌中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小题2:试题分析:“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何况是此时此境呢! “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8、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犹”字好。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情。示例二:“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天空。“空”字侧重表现出诗人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词语的能力。两个词语镶嵌在诗句中,具体到哪个好,需要结合该字表现的内容及情感来分析。解答本题。既要扣住该字的意蕴,更要结合作用和效果来分析和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小题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5分)
【小题2】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说说你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景物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1分);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以声衬静)(1分)。前三句从静的角度描述,亭基寂寞,野渡无人,春流平岸、杨花满袖以及春草晚照都是静谧、恬淡的;后一句从动(声)的角度描述,杜鹃啼鸣,反衬出环境的清幽(1分)和作者的孤独(1分)。
【小题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1分)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怅惘,(1分)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1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评分建议:必须有明确观点,答“不同意”,否则扣1分。答“同意”本题为0分。分析部分:由表及里分析各占2分,景物分析占1分,结合注释知人论世,扣住诗人背景分析出主题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比较简单,主要诗歌意象和运用的表现手法。意象可从诗句中找出自然景物,例如,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在表现手法方面,要根据平时对诗歌表现手法知识的积累,从着眼点分析主要是视听结合,还可从手法中动静的角度分析。此类题在答题时,要先明确手法,再写出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是否同意这种看法,然后根据自己观点的选择,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答题时,要注意诗歌后面的注释“南宋遗民”和之中的关键词语“寂寞”“晚照”“听杜鹃”,从这些可以看出是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还要结合着主题作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以手抚膺坐长叹。
(2)画图省识春风面,??。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5)?,唯见江心秋月白。
(6)?,王道之始也。
(7)?,潦倒新停浊酒杯。
(8)?,孤舟一系故园心。
参考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吸?(2)环佩空归夜月魂?(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5)东船西舫悄无言?(6)养生丧死无憾?(7)艰难苦恨繁霜鬓?(8)丛菊两开他日泪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扪”“胁”“絜”“舫”“丛”。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剔?银?灯
范仲淹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①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②如共,刘伶③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④、老成?悴⑤。只有中间,些子⑥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注]①与欧阳公席上分题:与欧阳修在酒席上分别赋诗填词,以助酒兴。②争:怎。③刘伶:西晋狂士,嗜酒。④騃:呆。⑤?悴:衰弱貌。⑥些子:一点儿。1.上阕词人是如何评论三国英雄的?
?
?
2.请解说下阕“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句。
?
3.范仲淹在创作以“?,?”的政治抱负为主题的文学
作品时,态度是严肃的;此词写于他悲观失意,政治改革徒劳无功之时,在好友的酒桌
上,酒酣而作,故词的笔调?,词句?,我们不妨也说此
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由此请你简评一下范仲淹这个人物形象。
?
参考答案:
1.这些三国英雄用尽权谋机巧,不过是枉费心力,只闹了个天下鼎足三分的局面,还不如像刘伶那样一醉方休。
2.人生只有中间一点点青年时代最可宝贵,怎忍心用她来追求功名利禄呢??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非常诙谐?通欲易懂?读罢此词,词人的形象在我心中更为丰满了,几句牢骚话体现了他强烈的个性,词人不只是可敬。而且可爱。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