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O、1、2、3、4、5、6都为共7个记数点。0到6每相邻两记数点间各有四个打印点未画出,测得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依次为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
【小题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V1= m/s,
V2= m/s,V3= m/s,V4= m/s,V5= m/s.
【小题2】 在图中作出速度-时间图像,并由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m/s2.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2】a= 0.50 m/s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1)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保持砂和小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
.数据如下表:
[来源:学
请在下图给出的方格坐标纸中画出a—
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
之间的关系式是 .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小砂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的变化图线,如下图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1)3.2(2)

(3)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本题解析: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的加速度.
根据图象运用数学知识求出物理量的关系式.
解:(1)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
a=
=3.2m/s2
(2)
根据图象运用数学知识求出物理量的关系式:a=
m/s2
(3)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抵消呢,原因是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故答案为:(1)a=3.2m/s2
(2)如图所示,a=
m/s2
(3)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质量m= 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记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10m/s2。求: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 (3分)

(2)从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 ,动能的增加量△EK=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可求出重锤实际下落的加速度a=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测得的△EP也一定略大于△EK,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0.97m/s(2)0.48J;0.47J(3)a=9.7(4)原因是重锤和纸带都受到阻力的作用,因此机械能有损失
本题解析: (1)求某一点的瞬时速度,从它的左右各找一点求这两点的平均速度即为这一点的瞬时速度,B的瞬时读数为AC点间的平均速度
(2)物体从O点运动到B点下落的高度为4.86cm,根据公式△EP=mgh=1*10*4.86*10-2=0.48J。
(3)根据公式
,
,计算得到g=9.7m/s2。
(4)略
考点: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
点评:打点计时器是高中常用的实验仪器,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实验器材之一,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纸带上的点迹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加速度,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重力势能表达式mgh和动能表达式
,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关于“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小题1】所用的测量器材除三角板和刻度尺外,还必须有 ;
【小题2】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点O,则下列做法和分析正确的有 。(填选项前的代号)
A.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
B.橡皮条、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保持平行
C.当换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相同的位置O
D.当换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必须向以两个分力为邻边作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方向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