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恒力做功为W1,再用该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m<M)的物体上,使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同样距离s,恒力做功为W2,则两次恒力做功的关系是
[? ]
A、W1>W2
B、W1<W2
C、W1=W2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除了要求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重力外,在实验中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是?。

(2)打点计时器使用50Hz的交流电。下图是钩码质量为0.03kg时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中的相应位置。
表:纸带的测量结果
测量点
| S/cm
| v/(m·s-1)
|
O
| 0.00
| 0.35
|
A
| 1.51
| 0.40
|
B
| 3.20
| 0.45
|
C
| ?
| ?
|
D
| 7.15
| 0.54
|
E
| 9.41
| 0.60
|
?
(3)实验测得小车的质是为0.22 kg。此同学研究小车运动过程中A点到E点对应的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0.023J,小车的动能变化为?J,这样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就说明“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参考答案:(1)平衡摩擦力(2)5.06,0.49(3)0.022
本题解析:分析:(1)本实验要用勾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到的合力,具体实验时注意两点,一是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二是要平衡摩擦力;
(2)注意读数时要进行估读,由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各点速度大小;
(3)根据△Ek=
m
-
m
可以求出小车动能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1)本实验要用勾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到的合力,对小车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近似等于合力,可将长木板一段垫高,使重力的下滑分量恰好等于摩擦力,因为中间还有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阻力,故拉力近似等于合力.
故答案为:平衡摩擦力.
(2)根据刻度尺的读数可知,SC=5.06c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C点是速度为:
vC=
=0.49m/s
故答案为:5.06;0.49.
(3)同学研究小车运动过程中A点到E点小车的动能变化为:
△Ek=
?m
-
m
=0.022J
故答案为:0.022.
点评: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动能定理,可以将该实验与探究力、加速度、质量之间关系的实验进行类比学习,扩展思维,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从斜面底端以平行于斜面的初速度v0冲上固定斜面,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斜面倾角为α,斜面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tanα,取斜面底端为零势能面,则能表示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机械能E、动能Ek与高度h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09·广东物理·19)如图19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距
="1.0m" 。物块A以速度
=10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
="2.0m/s" 。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取10m/s2)
(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
(2)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参考答案:⑴
⑵当
时,AB的速度为0 ; 当
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反
本题解析::⑴设AB碰撞后的速度为v1,AB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设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⑵若AB与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
此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同
若AB与C发生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代入数据解得?
此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反
若AB与C发生碰撞后AB的速度为0,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总上所述得?当
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同
当
时,AB的速度为0
当
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三个电阻R1、R2、R3的阻值相同,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分别为10W、10W、4W,则此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 )
A.12W
B.15W
C.16W
D.2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