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发生的形变,一定是弹性形变
B.绳对悬挂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C.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玻璃杯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作用,这是由于玻璃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弹簧只有在弹性限度范围时的形变,才是弹性形变,所以A错;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沿着绳子并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故B正确;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电线,所以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C正确;玻璃杯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所以是由于桌面,而不是玻璃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故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先接通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低压交流电源,然后释放纸带。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点O的距离为
,点A、C间的距离为
,点C、E间的距离为
。已知重物的质量为m,交流电的频率为
,从释放纸带到打出点C:
?
(1)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
=____________,增加的动能为
=_______________。若算得的
和
值很接近,则说明: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实验中测得的
=___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小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大于; 重物克服阻力做功
本题解析:(1)打出点C时的速度为
,所以
(2)由于阻力的存在,所以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一般大于增加的动能。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9分)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活动中: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下图所示。
请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使用打点频率为50Hz的计时器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下图是某次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求出打点计时器打第1点的速度________
,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
(以上两空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的图线如下图,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请填相应的字母)

A.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垫得过高
B.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垫得过低
C.平衡摩擦力时挂上了沙桶和沙
D.实验时没有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参考答案:(1)①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②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③让长木板倾斜而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2)(6分) 0.165? 0.496?(3)BC
本题解析:(1)①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②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③让长木板倾斜而平衡小车的摩擦力;(2)第1点为O到2的中间时刻,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
,加速度可由逐差法求得
(3)由图像可知当小车加速度等于零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F不等于零,说明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垫得过低或平衡摩擦力时挂上了沙桶和沙,故选BC
点评:难度较小,掌握计算加速度的逐差法,灵活应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计算某一点的瞬时速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
(1)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上不同位置释放,则各次相比相同的是? (? )
A.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B.小球的平抛运动轨迹
C.小球的平抛运动时间? D.平抛过程中,小球通过相同水平位移所用的时间
(2)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
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道是同一条抛物线
(3)某同学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在小方格纸上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后,又在轨迹上取出a、b、c、d四个点(轨迹已擦去),已知小方格纸的边长L="2.5" cm ,g取10 m/s2,请你根据小方格纸上的信息,通过分析计算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______m/s;
?从抛出点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s.
参考答案:? C???B???1???0.075?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6分)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
、
、
……
(3)作出
草图
(4)分析
图,如果
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
;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
,
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当橡皮筋伸长量按倍数增加时,功并不简单地按倍数增加,变力功一时无法确切测算.因此我们要设法回避求变力做功的具体数值,可以用一根橡皮筋做功记为W,用两根橡皮筋做功记为2W,用三根橡皮筋做功记为3W…,从而回避了直接求功的困难,故选项A正确。小车阻力补偿的方法是平衡摩擦力,选项B正确。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则在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后,由于过一段距离后又被橡皮筋反拉着,导致速度减小,出现“两端密、中间疏”现象,故选项C正确。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绳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这个速度是指橡皮绳做功完毕时的速度,而不是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故选D。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He is eloquent enough for whom truth speaks. 事实本身就是雄辩. /掌握了真理,就是雄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