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固定的、高度相同的粗糙斜面甲和乙,乙的斜面倾角大,甲、乙斜面长分别为s、L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A、B可视为质点,同时由静止开始从甲、乙两个斜面的顶端释放,小滑块A一直沿斜面甲滑到底端C,而小滑块B滑到底端P后沿水平面滑行到D处(小滑块B在P点从斜面滑到水平面的速度大小不变),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PD=L2,且s=L1+L2。小滑块A、B与两个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A.滑块A到达底端C点时的动能一定比滑块B到达D点时的动能小
B.两个滑块在斜面上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到达同一高度时,动能可能相同
C.A、B两个滑块从斜面顶端分别运动到C、D的过程中,滑块A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滑块B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D.A、B滑块从斜面顶端分别运动到C、D的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一定相同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研究滑块A到达底端C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h-μmgScosβ=
,研究滑块B到达D点时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h-μmg L1cosθ-μmgL2=
,S=L1+L2.根据几何关系得Scosβ>L1cosθ+L2,所以
<
,故A正确;两个滑块在斜面上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到达同一高度时,重力做功相同,由于乙的斜面倾角大,所以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不等,即摩擦力做功不等,所以动能不同,故B错误;整个过程中,两物块所受重力做功相同,但由于滑块B先到达底端,故重力对滑块A做功的平均功率比滑块B的小,故C正确;A、B滑块从斜面顶端分别运动到C、D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不同,所以克服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一定不同,故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质量为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块与转轴相距R,物体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某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此时转台已开始做匀速转动,在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 )
A.0
B.2πμmgR
C.2μmgR
D.

参考答案:物体即将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μmg=mv2R
解得
v=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运动员从地面上拿起质量m=6千克的铅球并用力向斜上方推出,出手处高出地面1.65米,落地点凹坑深5?厘米,若认为地面对铅球的阻力为恒力,且大小为8×103牛,求铅球出手时的速度及运动员对铅球所做的功.
参考答案:铅球从抛出到落地静止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阻力做功,对于全程使用动能定理有:
mg(h1+h2)-fh2=0-12mv20
代入数据h1=1.65m,h2=5cm=0.05m,m=6kg,f=8×103N
v0≈10m/s
根据功能关系,人对铅球做的功等于铅球增加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铅球到抛出点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Ep=mgh1
铅球到抛出点时动能的增加量△Ek=12mv20-0
所以人对铅球做的功W=△EP+△Ek=mgh1+12mv20=399J
答:铅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10m/s,人对铅球做的功为399J.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高h=0.8m,(g=10m/s2,sin37°=0.6,cos37°=0.8 )试求:
(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v1。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传送带的速度为5m/s,则PA间的距离是多少?

参考答案:解:(1)由题意得B点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3°
由平抛规律得tan53°=
,
=2gh,VBX=V1
解得V1=
=3m/s
(2)设小物体在O点速度为V,轨道对它的支持力为F
由动能定理(A-O段)得:Mg[h+R(1-cos53°)]=
mV2-
mV12 ①
在O点时合外力提供向心力F-mg=m
?②
由①、②得FN=43N
由牛顿第三定律,压力FN′=FN=43N
(3)由动能定理(P-A段)得mg·LPA=
mV12-0
解得:LPA=1.5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右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从10m高处由静止下落,进入沙坑d=0.1m深处静止.取g=10m/s2,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N。

参考答案:2020
本题解析:解答:解: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对物体受力分析,由动能定理可知
mg(H+h)-fh=0-0
f=
=2020N
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为2020N
故答案为:2020.
点评:本题主要是对运动过程的受力分析,正确的选择运动过程,利用动能定理求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