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某位科学家开创了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位科学家是( ? )
A.牛顿
B.笛卡尔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 ]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某学生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a - F关系是下列的哪根图线?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
[? ]
A.
B.
C.
D.
(3)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此时钩码质量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4)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已知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C
(2)C
(3)m《M
(4)1.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第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第二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对本实验的要求及减小实验误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次拉伸橡皮条只要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第二次拉橡皮条时要使细绳沿第一次实验所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方向上
C、标记拉力方向时,要铅笔紧靠细绳沿绳移动铅笔画出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E、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先调到零点,拉橡皮条时弹簧的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要一致.
参考答案:A、两次拉伸橡皮条要将橡皮条拉伸到同一结点.故A错误.
B、第二次拉橡皮条仍然要将橡皮条拉到与第一次相同的结点,且与橡皮条的方向共线.故B错误.
C、标记方向上时在细绳的方向上标两个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能沿绳子画方向.故C错误.
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D正确.
E、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先调到零点,拉橡皮条时弹簧的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要一致.故E正确.
故选DE.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于同一物体上,都能够使物体恰好出于平衡状态,那么其中哪个选项中F1 与F3 的合力最大( ? )
A.F1=4N、
=5N、F3=3N
B.F1=9N、
=4N、 F3=8N
C.F1=6N、
=7N、F3=9N
D.F1=5N、
=12N、F3=8N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因为题中的几组力都能使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三力的合力为零,所以F1 与F3 的合力大小等于
,而D选项中的
最大,故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根据扭称实验测出了静电常数k
C.开普勒三大定律描绘了太阳系行星的运行规律,并指出各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
D.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提出了场的概念,并引入了电场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亚里士多德及其后的很长时间人们一直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力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不运动,主要是受到摩擦力的蒙蔽直到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通过科学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A错。库伦根据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当时没有定义电荷量的单位,故静电常数k还无法测出选项B错。开普勒三大定律描绘了太阳系行星的运行规律,但是开普勒并没有提出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选项C错。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提出场的概念并引入电场线来描述电场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He that would govern others. first should be the master of himself. 要管好别人,先管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