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某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飞出,在某1s内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由37°变成53°,则此物体初速度的大小是多少?此物体在这1s内下落的高度是多少?(g=10m/s2,sin37°=0.6,cos37°=0.8)
参考答案:物体经过A点时的速度vA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37°,经过B点时的速度vB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53°.
设物体从抛出到运动到A点所用的时间为t,则从抛出到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t+1.
vyA=gt=v0tan37°,
vyB=g(t+1)=v0tan53°.
由以上两式,解得初速度v0=1207?m/s,
且t=97?s.
在这1?s内物体下落的高度
△h=yB-yA=12g(t+1)2-12gt2=12g(2t+1)
=12×10×(2×97+1)m
=1257?m.
故物体初速度的大小是1207?m/s,物体在这1s内下落的高度是1257?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人们对光的本性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很多物理学家为此做出了艰辛的努力,下面四个物理学家,在对光的本性认识的发展历程中分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他们依次排列,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④①②③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中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是惠更斯、托马斯?扬、麦克斯韦、爱因斯坦.
解答:惠更斯在七八世纪末期提出了光波动说,1801年托马斯?扬做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理论的正确性,1860年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故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是惠更斯、托马斯?扬、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代表人物出生年代、主要成绩等人文知识也是考试内容,要注意记忆.
本题难度:困难
3、计算题 一个物体从塔顶上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 s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
,塔高为多少米?(g=10 m/s2)?
参考答案:125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计算题 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可绕其一端点O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另一端固定一小球A,当A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到O点所在的水平面上方且杆与水平方向成
角处时,另一小球B从A所在的同一位置自由落下,要使球A和B能再次相遇,则A球的线速度应为多少?

参考答案:解:
做匀速圆周运动,B做自由落体。
相遇点只能在图中
点

B运动时间
A球在t秒已转
?
A球的线速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落到全程的一半和全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1:2
B.2:1
C.
:2
D.:1
参考答案:设总位移为2h,前一半位移,有
h=12gt2
全部位移,有
2h=12gT2解得:T=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One volunteer is better than ten forced men. 一个志愿者胜过十个被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