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总是成对出现的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C.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需要别的物体施力
D.射出的箭能向前飞行,是由于受到一个向前的冲力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应抓住: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总是成对出现的;
物体不接触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力都是别的物体施加的;
射出的箭能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并没有受到一个向前的冲力作用.
解答: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故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故A正确.
B、物体不相互接触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比如重力、电场力等.故B错误.
C、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则知力都是别的物体施加的;故C错误.
D、射出的箭能向前飞行,由于惯性向前飞行,并没有受到一个向前的冲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要理解力的概念、力的相互性、物质性.离开施力物体的力是凭空想象的,不存在.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C.一对平衡力一定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性质相同,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故A正确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可能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一对平衡力不一定是同一种性质的力,例如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不是同一种性质的力,故C错误
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考查牛顿第三定律和惯性及其理解.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与平衡力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一根轻绳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挂一灯泡,则
A.灯泡受的重力和灯泡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灯泡受的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平衡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缺一不可.
根据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与特点可逐项做出判断.
解答:A、灯泡受的重力受力物体是灯泡施力物体是地球,灯泡对绳的拉力受力物体是绳施力物体是灯泡,二者大小相同方向相同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所以A错误;
B、灯泡受的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受力物体都是灯泡,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错误;
C、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属于相互作用力,所以C正确;
D、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属于相互作用力,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力的辨别,学习中特别要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运动物体在其速度方向上必受力
C.大小相同的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一个力必与两个物体直接相关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相互接触时会产生力,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
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解答: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符合题意.
B、运动物体在其速度方向不一定受力,由于惯性的缘故.故不合题意.
C、大小相同的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不合题意.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就是受力物体.符合题意.
故选AD.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力基本知识的了解,是基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将一根劲度系数是200N/m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每拉长或者压缩1cm,弹簧的弹力大小将会变化
A.1?N
B.2?N
C.10?N
D.200N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弹簧的弹力与拉长或压缩的长度的关系遵守胡克定律F=kx,由胡克定律求解弹力的变化.
解答:由胡克定律得:F=kx,x是弹簧拉长或压缩的长度,由数学知识得:
△F=k?△x
当弹簧每拉长或者压缩1cm时,△x=1cm=0.01m,则:△F=k△x=200×0.01N=2N,即弹簧的弹力大小将会变化2N.
故选B
点评:本题根据数学知识分析弹簧弹力的变化量与形变量的关系,F=kx和△F=k?△x两个公式都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Facts are stubborn things. 事实都是顽强的. /事实是掩盖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