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质点在0~4 s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振动质点运动的轨迹是正弦曲线
B.在0~1 s内质点做初速度为0的加速运动
C.在0~4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0 cm
D.质点振动的振幅为20 cm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简谐振动的问题,图象为振动规律曲线,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质点的轨迹是往复的直线运动,在0~1 s内质点从平衡位置向正的最大位移方向运动,做的是变加速运动,但初速度不一定为0;在0~4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0 cm;振幅10cm;所以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图所示,(1)为某一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2)为参与该波动的P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该列波的波速度为4m/s ;
B.若P点的坐标为xp=2m,则该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C、该列波的频率可能为 2 Hz;?
D.若P点的坐标为xp=4 m,则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点:
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
分析:由波动图象读出波长,由振动图象读出周期,求出波速.根据波的传播判断此时刻P、Q的运动方向,分析回到平衡位置的先后.根据振动图象可知:t=1s时刻质点从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振动,判断甲图中x=4m处质点是否符合振动图象反映的运动情况.两列波发生干涉的条件的周期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一定相同.
解答:解:A、由波动图象甲读出波长λ=4m,由振动图象乙读出周期T=1s,则波速v=
=4m/s.故A正确.
B、由题,若P点的坐标为xp=2m,上坡向下,可知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B错误.
C、此波的周期T=1s,频率f=
=1Hz.故C错误.
D、若P点的坐标为xp=4 m,上坡向下,可知P点处于上坡路上,即传播方向为X轴正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识别、理解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能力,关键要抓住两种图象的联系.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水面的距离,让一小石块从井口由静止下落,经2 s后听到石块击水的声音.不计空气阻力,不考虑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的时间,g=10 m/s2,则井口到水面的距离为:
A.10 m
B.20 m
C.30 m
D.40 m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将一根长为 100 多厘米的均匀弦线,沿水平的 x 轴放置,拉紧并使两端固定,如图(a)所示。现对离右端固定点25cm处(取该处为原点O)的弦上一点施加一个沿垂直于弦线方向(即y轴方向)的扰动,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该扰动将沿弦线传播而形成波(孤立的脉冲波)。己知该波在弦线中的传播速度为2cm/s,下图中表示自o点沿弦向右传播的波在t=2.5s时的波形图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介质中各质点起振方向与振源起振方向相同的特点,排除不符合此特点的图象.再根据波的形成过程,如质点到达波峰或波谷,要经历振动由振源传播到该点和质点向波峰或波谷运动两个过程,来选择正确的图象.
解:A、由振动图象知,振源质点在2s时刻到达位移最大处形成波峰,则波峰向右传播时间为0.5s,由图知道波峰传播距离才1cm.故A错误.
B、从x=5cm质点的起振方向和波峰形成看,均符合波动的过程.
C、D、x=5cm的质点起振方向均沿y轴负方向,与振源起振方向不一致.
点评:本题的波形不是正弦或余弦,但对波形成过程的分析方法相同.如在传播上某点到达波峰的过程可分两个阶段:首先振动由振源传到该点,然后该点运动到波峰.
本题难度:简单
5、计算题 如图所示为波源O振动1.5 s时沿波的传播方向上部分质点振动的波形图.已知波源O在t=0时开始沿y轴负方向振动,t=1.5 s时它正好第二次到达波谷.问:

(1)再经过多长时间x=5.4 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2)从t=0开始至x=5.4 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这段时间内,波源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参考答案:(1)10.2 s (2)1.95 m
本题解析:(1)从图象可知λ=60 cm=0.6 m,t=1
T
所以T=
t=1.2 s,
又因为
=
,所以x=λ
=0.75 m
所以t=1.5 s时波刚好传至距波源0.75 m的质点处,最前面的波峰位于x=0.3 m的质点.
又因为
=
,
所以Δt=
=
s=10.2 s
(2)从t=0至x=5.4 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时所用总时间t′=t+Δt=1.5 s+10.2 s=11.7 s
所以波源通过的总路程x路=4A·
=1.95 m
点评:简谐波的波源做简谐振动,振动周期性的延介质传播,要了解传播的规律,注意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