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 参考答案:A、由图读出甲的初速度为零,乙的初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物体A、B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测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 ) |
参考答案:对质量为m的物体受力分析,假定动摩擦因素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ma
解得
a=Fm-μg
故a与F关系图象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故MA<MB;
从图象可以看出纵轴截距用表示-μg表示,故μA>μB;
故选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计算题 如图,质量m=2kg的小球A以的初速度冲上倾角θ=30°的斜面,小球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1=
,斜面高度H=0.5m,g取10m/s2。
(1)求小球A到达斜面顶端M点时的速度;
(2)当小球A到达顶点后保持速度大小不变滚到水平面MN上,水平面MN总长1m,N点有竖直挡板D,当小球经过M点后,立即在M点放上竖直挡板C,在MN的中点有一个静止的光滑小球B。已知小球A 与水平面MN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05,两小球碰撞后会交换各自的速度,并且每次小球与挡板的碰撞都只改变小球的运动方向,而不改变速度大小,则:试通过计算分析两小球能发生几次碰撞;求出从小球A滑上水平面到最后停止的总时间。
参考答案:(1)m/s; (2) 3次?(2
-
)s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小球A在斜面上向上滑行做匀减速运动,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f+mgsinθ=ma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μ1FN=μ1mgcosθ
解得a1=g(sinθ+μ1cosθ)=7.5m/s2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v2-v02=-2a1x="-2aH/sinθ" 得v=m/s。
小球A和B在MN之间滑动时,加速度大小是一个样,a2=μ2g=0.5m/s2。可以认为相当于一直是A在运动。总位移xA==3m,MN总长1m,所以碰3次。运动的总时间t1=v/a2=2
s,最后0.5m是B球运动的,最后0.5m的运动时间t2=
=
s,从小球A滑上水平面到最后停止的总时间 t= t1- t2=(2
-
)s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块质量为M的长平板B,在平板的上方某一高度处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P由静止开始落下.在平板上方附近存在“相互作用”的区域(如图中虚线所示区域),当物块P进入该区域内,B便会对P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使得P恰好不与B的上表面接触,且f=kmg,其中k=11.在水平方向上P、B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已知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3,平板和物块的质量之比M/m=10.在P开始下落时,平板B向右运动的速度v0=1.0m/s,P从开始下落到进入相互作用区域经历的时间t0=2.0s.设平板B足够长,保证物块P总能落到B板上方的相互作用区域内,忽略物块P受到的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P从开始下落到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所经历的时间.
(2)从物块P开始下落到平板B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的这段时间内,P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
参考答案:(1)物块P进入相互作用区域时的速度为V1,则
v1=gt0=20m/s?
物块P从进入相互作用区域到速度减小为零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平板的相互作用,设物块在相互作用区域内的下落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kmg-mg=ma
设在相互作用区域内的下落时间为t,根据运动学公式
t=v1a
而物块从开始下落到回到初始位置的时间
T=2(t+t0)=2kk-1t0=4.4s.
(2)设在一个运动的周期T内,平板B的速度减小量为△v,根据动量定理有
μMg?2t0+μ(Mg+f)?2t=M△v
解得?△v=2μgkt0(1+mM)k-1=9.7×10-3m/s.?
P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n=v0△v=10.3,
n应取整数,即n=10.?
答:(1)物块P从开始下落到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所经历的时间为4.4s.
(2)从物块P开始下落到平板B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的这段时间内,P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为1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物理高频考点《功》高频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