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如图所示,木块质量m=0.78kg,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右上方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以a=2.0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3s末时撤去拉力F.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拉力F的大小
(2)物体在5s内滑行的总位移.
参考答案:(1)竖直方向上有:N+F?sinθ=mg,
水平方向上有:F?cosθ-μN=ma1,
解得拉力F=ma1+μmgcosθ+μsinθ=4.5?N.
(2)匀加速阶段:s1=12a1t12=9?m,
v1=a1t1=6?m/s,
匀减速阶段a2=μg=4?m/s2,
t2=v1a2=1.5?s,s2=12v1t2=4.5?m,
则s=s1+s2=13.5?m.
答:(1)拉力F的大小为4.5N.
(2)物体在5s内滑行的总位移为13.5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计算题 一自行车和一辆汽车沿同一直线同方向行驶,某时刻汽车在自行车前方
处以初速度
,加速度大小为
开始关闭油门做匀减速行驶,自行车则以
的速度匀速行驶,问:经多少时间自行车追上汽车。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设汽车经
时间速度减为0,有汽车此过程的位移为
,
则
得
(2分)
(2分)
此过程中自行车的位移为
(1分)
此时自行车还未追上汽车,但汽车已停下不动,自行车继续前行,仍需前进追赶
(2分)
时间
(2分)
(2分) 其它方法,结果正确同样给分
考点:考查了追击相遇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秒内的位移是6 m,第7秒内的位移是10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是3.5 m/s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1 m/s2
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4 m/s2
D.质点在4.5秒末的瞬时速度是8 m/s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对于第三秒和第七秒有:
,所以加速度为1 m/s2,B正确,C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对于第三秒有:6=
+
,得到2s末的速度为v2="5.5" m/s,然后再根据
可以得到质点的初速度是3.5 m/s,质点在4.5秒末的瞬时速度是8 m/s,A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列火车有n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n
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2:3:…:n
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v/n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某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了图示的装置,将小车放在轨道上,小车的一端连接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另一端用细绳与钩码连接,细绳跨过定滑轮.
(1)关于实验的操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轨道应保持水平
B.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C.需要知道小车的质量
D.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等于钩码重力,所以钩码的质量越大实验效果越好
该同学实验时打出了5条纸带,并且计算出了小车的加速度,将小车的加速度和受的拉力列在下表中
a/m?s-2 | 0.41 | 0.59 | 0.80 | 1.02 | 1.20 F/N 0.2 0.3 0.4 0.5 0.6
|
(2)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坐标纸上取适当的刻度,画出a-F图象
(3)由图象可以得到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参考答案:(1)A、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板的右端适当垫高.轨道应保持水平是错误的,故A错误.
B、实验时,若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故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B正确.
C、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即需要保持质量不变就行呢,故C错误.
D、设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和小桶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mg-F拉=ma
对M:F拉=Ma
解得:F拉=mMgm+M=mg1+mM
当m<<M时,即当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2)

(3)从图象上看出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可以得出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故答案为:(1)B
(2)见上图
(3)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