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4.0kg的长木块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距离A右端2.0m处有竖直的矮墙(矮于A木块的高度),在A的上表面左端放一质量为2.0kg的铁块B(可视为质点),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作用在B上的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为6.4N,在F的作用下A、B都从静止开始以不同的加速度运动。g取10m/s2。求:

(1)A与墙碰撞前,A、B的加速度大小。
(2)A刚要与墙相碰时,A、B的速度大小(设B仍在A上面)。
参考答案:(1)1.0m/s2、1.2m/s2.(2) 2.0m/s、2.4m/s.
本题解析:(1)由题知,在F的作用下A、B有相对滑动,则fA=fB=μmBg=4.0N
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B=mBaB
代入数据解得:aB=1.2m/s2.
对A有:fA=mAaA,代入数据解得:aA=1.0m/s2.
(2)设A从开始运动至碰墙的时间为t,根据sA=
aAt2
得:t=2.0s
则有:vA=aAt=2.0m/s,vB=aBt=2.4m/s.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人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着陆过程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s,从着陆到停下来的时间为t,则飞机着陆瞬间速度为( )
A.
B.
C.
D.到之间的某个值
参考答案:设飞机着陆过程中加速度为a,飞机着陆瞬间速度为v,则有:
2as=0-v2? ①
0=v+at? ②
由①②得:
v=2st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做往返的直线运动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属于匀变速运动
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分别为
、
、
,由此可以判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竖直上抛运动,上升到最高点后又下降,为往返的直线运动,但是上升和下降过程都是只受到重力作用,加速度都是等于重力加速度为匀变速运动,答案A错。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等于向心力,大小不变方向指向圆心,方向在时刻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指向圆心方向在时刻变化,因此不是匀变速答案B错。平抛运动只受到自身重力作用,重力为恒力所以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化是匀变速答案C对。选项中的第1秒内可能前半秒运动了1m,后半秒静止,第2秒内可能前半秒运动2m后半秒静止,因此不足以说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答案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将一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从抛出开始计时,当物体运动至抛出点上方15m处所经历的时间是
A.1s
B.2s
C.3s
D.4s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成一种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15m时,位移为x=15m,根据位移公式求出时间.
解: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15m时,位移为x=15m,由
代入得
,解得t1=1s,t2=3s
故选AC
考点:竖直向上运动.
点评:本题采用整体法研究竖直上抛运动,方法简单,但要注意位移是矢量,与距离不同,不能漏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3s末两质点途中相遇,有图象可知
A.甲的加速度等于乙的加速度
B.出发前甲在乙前方6m处
C.出发前乙在甲前方6m处
D.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6m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分析: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图线的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分析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相遇前相距最远的距离.根据这些知识选择.
解答:
A、由图看出,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则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故A错误.
B、C,3s末两质点途中相遇时,甲的位移为x1=
m=9m,乙的位移为x2=
=3m,则出发前甲在乙前方6m处.故B正确.
D、乙的加速度为a=
=
m/s2,乙的位移为x乙=
=
=1m,甲出发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者距离减小,所以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6m.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速度-时间图象关键抓住图线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图线的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