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1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m=0.5 kg的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a点上,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5 m,则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为(g 取10 m/s2)

[? ]
A.
s?
B.(
-1) s
C.3 s?
D.2.5 s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计算题 如图甲所示,平板小车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平板板长L=6m,小物块B静止在平板左端,质量mB = 0.3kg,与A的动摩擦系数μ=0.8,在B正前方距离为S处,有一小球C,质量mC = 0.1kg,球C通过长l = 0.18m的细绳与固定点O相连,恰当选择O点的位置使得球C与物块B等高,且C始终不与平板A接触。在t = 0时刻,平板车A开始运动,运动情况满足如图乙所示SA – t关系。若BC发生碰撞,两者将粘在一起,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并能通过O点正上方的最高点。BC可视为质点,g = 10m/s2,


求:(1)BC碰撞瞬间,细绳拉力至少为多少?
(2)刚开始时,B与C的距离S要满足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1)
; (2)
本题解析:平板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在此过程中某一瞬间小物块B与C碰撞,BC碰撞后合为一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B与C碰撞前,B的运动情况要分类讨论:(1)B在加速阶段与C相碰;(2)B在减速阶段与C相碰
解答过程:(1)(8分)当BC恰能到达最高点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则
?(2分)
BC从最低点到最高点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2分)
BC在最低点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
解得:T=24N?(2分)
即BC碰撞瞬间,细绳拉力至少为24N
(2)(10分)BC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1分)
解得:?
碰撞时B速度必须满足: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B的加速度为:
?(1分)
由图可知车A的速度为:
?(1分)
讨论:(1)B在加速阶段与C相碰:
?(1分)
S要满足条件:
?(1分)
(2)B在减速阶段与C相碰:
B加速阶段位移:
?(1分)
B加速阶段时间:
;
B加速阶段A的位移:
;
B加速阶段AB的相对位移:
;
由图可知B匀速阶段时间:
;
B匀速阶段位移:
?(1分)
由图可知B匀减速阶段A速度为0
B匀减速阶段时间:

B匀减速阶段位移:
;则物块未滑出。?(1分)
B总位移:
?
综上所述:
?(1分)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如图为某一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请作出此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参考答案:在0~2s内,物体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s△t=10m/s

如图所示作出的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国家航天局曾利用教练机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训练时,教练机从地面以一定的倾角爬升到8000米高空,然后以20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飞机到达最高点后立即掉头,仍以加速度g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为了飞机安全,向下加速运动的最低点不能低于2000米.求: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参考答案:上升时间t1=v0g=20010s=20s
上升的高度h1=v022g=2000m
加速下降的高度h2=8000+2000-2000m=8000m
由h2=12ht22得,t2=40s
则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为t=t1+t2=60s.
答: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为60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汽车在0~25s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汽车在10~15s内处于静止状态
B.汽车在15s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汽车在0~10s内的加速度大于15~25s内的加速度
D.汽车在0~25s内的位移为3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