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悬挂着。已知mA=3m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力不变
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
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
D.弹簧的弹力及A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对B受重力mBg和细绳的拉力T1作用,由于初始时A、B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有:T1=mBg,对A受重力mAg、斜面的支持力N、摩擦力f和弹簧的拉力T2作用,不妨假设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有:T2+f-mAgsin45°=0,N-mAgcos45°=0,对弹簧,不计质量,始终有:T1=T2,解得:f=
-mBg,N=
,又因为mA=3mB,所以f>0,即其方向与假设的方向相同,当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时,假设A、B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同理解得:N=
>
,
-mBg>f=
-mBg>0,所以假设正确,故选项A、C正确;选项B、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F1、F2、F3的共同作用,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 ]
A.F1=5N,F2=10N,F3=14N
B.F1=11N,F2=25N,F3=40N
C.F1=7N,F2=31N,F3=35N
D.F1=100N,F2=75N,F3=24N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如图12所示粗细均匀的木棒长为L,质量为M ,可绕固定转动轴O自由转动,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木棒的下端将木棒从竖直位置缓慢拉起,并转过θ角度,则在拉起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多少?

某同学解法为:
木棒与竖直位置成θ时,木棒所受的力矩平衡? Mg Lsinθ/2=" F" Lcosθ,
得到F=Mgtgθ/2
从竖直位置缓慢拉起的过程中,?拉力F从0变化到Mgtgθ/2,
拉力F的平均值
=Mgtgθ/4?
拉力作用点在力F方向上的位移是? S="L" sinθ
根据W="FS?" 解得 :拉力F 做的功:WF=" Mg" L sinθtgθ/4
所以在拉起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WF="Mg" L sinθtgθ/4 ,
你认为他的解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错误,也请说明理由,并且解出正确的结果。
参考答案:不正确
沿水平方向F力不是均匀地增加,所以不能用力的算术平均值来计算此力所做的功。
正确解法: 根据能量守恒,力F所做的功等于木棒势能增加量
?
?
?
本题解析:不正确
沿水平方向F力不是均匀地增加,所以不能用力的算术平均值来计算此力所做的功。
正确解法: 根据能量守恒,力F所做的功等于木棒势能增加量
?
?
?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8分)如图8所示,一弧形的石拱桥由四块形状规则的相同的石块垒成,每块石块的左、右两个截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第l、4块石块固定在地面上,直线OA沿竖直方向。求第2、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23和第l、2块石块的作用力F12之比。(不计石块间的摩擦力)
参考答案:
每个表达式3分,共6分。
本题解析:设每块石块的重力为G,第2、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为F23,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为F12,以第二块石块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由物体的平衡F12cos30°=F23,解得F23∶F12=cos30°=
?。
每个表达式3分,共6分。
本题考查受力平衡的问题,以第二块石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力的合成或分解可知两力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小圆环A系着一个质量为m2的物块并套在另一个竖直放置的大圆环上,有一细线一端拴在小圆环A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环最高点B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质量为m1的物块.如果小圆环、滑轮、绳子的大小和质量以及相互之间的摩擦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又不可伸长,若平衡时弦AB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则两物块的质量比m1:m2应为( )
A.cos
B.sin
C.2sin
D.2cos

参考答案:如图
对小环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环受上面绳子的拉力m1g,下面绳子的拉力m2g,以及圆环对它沿着OA向外的支持力,将两个绳子的拉力进行正交分解,它们在切线方向的分力应该相等:
m1g sin180-α2=m2gcos(α-90)
即:m1cosα2=m2sinα
m1cosα2=2m2sinα2cosα2
得:m1:m2=2sinα2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