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地球质量为M,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时,环绕地球的线速度为v,角速度为ω,当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为2R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 ,卫星的线速度减小到
,卫星的线速度减小到
B.根据 ,卫星的线速度增大到
,卫星的线速度增大到
C.根据 ,卫星的线速度增大到2v
,卫星的线速度增大到2v
D.根据ω=v / r,卫星的角线速度减小到ω/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线速度公式 可知A对BC错;由
可知A对BC错;由 ,D错误
,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知识,以及常见参数的求解。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3年2月16日凌晨,直径约45米、质量约13万吨的小行星“2012DA14”,以大约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由印度洋苏门答腊岛上空掠过,与地球表面最近距离约为 2.7万公里,这一距离已经低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但它对地球没有造成影响,对地球的同步卫星也几乎没有影响.这颗小行星围绕太阳飞行,其运行轨道与地球非常相似,根据天文学家的估算,它下一次接近地球大约是在2046年.假设图中的P、Q是地球与小行星最近时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行星对地球的轨道没有造成影响,地球对小行星的轨道也不会造成影响
B.只考虑太阳的引力,地球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小行星在Q点的加速度
C.只考虑地球的引力,小行星在Q点的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加速度
D.小行星在Q点没有被地球俘获变成地球的卫星,是因为它在Q点的速率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小行星对地球的引力远小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所以小行星对地球的轨道没有造成影响,但地球对小行星的引力相比太阳对小行星的引力不能忽略,因此,地球对小行星的轨道会造成影响,A错;由万有引力定律,只考虑太阳引力,加速度: ,由于地球在P点到太阳的距离小于小行星在Q点到太阳的距离,所以地球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小行星在Q点的加速度,B正确;只考虑在球引力,加速度:
,由于地球在P点到太阳的距离小于小行星在Q点到太阳的距离,所以地球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小行星在Q点的加速度,B正确;只考虑在球引力,加速度: ,由于小行星在Q点到太阳的距离小于同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所以小行星在Q点的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加速度,C正确;小行星在Q点没有被地球俘获变成地球的卫星,是因为它在Q点的速率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错。
,由于小行星在Q点到太阳的距离小于同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所以小行星在Q点的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加速度,C正确;小行星在Q点没有被地球俘获变成地球的卫星,是因为它在Q点的速率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绕地球运行的航天站中(  )
A.可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的大小
B.可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C.可用托里拆利实验测舱内的气压
D.以上实验都不可能实现
 
	参考答案:A、在航天站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弹簧秤没有拉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故A错误.
B、天平实际上是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当两个托盘中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天平就会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砝码的质量.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和砝码对天平两臂上的托盘压力为零,天平始终平衡,无法测量物体的质量,故在太空舱中不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故B错误.
C、在航天站中,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完全失重状态,液体不产生压力,因此不能用托里拆利实验测舱内的气压.故C错误.
D、以上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实现.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B.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的质量无关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D.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成反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是同一种性质的力且大小相等,A对,C错;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即与太阳质量有关,又与行星的质量有关,B错;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距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错。
	本题难度:简单
	        5、计算题  地球的两颗人造卫星质量之比m1∶m2=1∶2,轨道半径之比r1∶r2=1∶2.求:
(1)线速度大小之比.
(2)角速度之比.
(3)运行周期之比.
(4)向心力大小之比.
 
	参考答案:(1) ∶1 (2)2
∶1 (2)2 ∶1 (3)1∶2
∶1 (3)1∶2 (4)2∶1
 (4)2∶1
	本题解析:(1)由 =m
=m ,得v=
,得v= ,
,
所以 =
= =
= .
.
(2)由 =mω2r,得ω=
=mω2r,得ω= 
所以 =
= =
= .
.
(3) =
= ·
· =
= =
= .
.
(4)同理 =
= =
= ·
· =
= .
.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