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中国奔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准时成功发射升空.该卫星从地面发射后经多次变轨,进入高轨道,以后到达地月转移轨道进入月球轨道,最后进入距月球表面约200公里的预定月球轨道.下面关于探月卫星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地球轨道变轨过程中,需要加速才能进入高轨道
B.卫星在月球上从高轨道到低轨道的过程中,需要加速
C.卫星在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在相等轨道半径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D.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小于在相等轨道半径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参考答案:A、卫星要进入高轨道,需要做离心运动,当万有引力不足以提高向心力时,卫星做离心运动,所以要加速才能进入高轨道,同理,需要减速才能进入低轨道,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GMmr2=mω2r,解得:
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08年6月24日强雷电袭击杭州,威力之猛近期少有.雷暴天气和雷击事件,引起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加大防雷避雷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做好防雷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假如在户外我们遭遇雷电,下列防雷措施可行的是( )
①在大树下避雷雨
②停留在山顶、山脊的凉亭等地方避雷雨
③不要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
④在空旷地带,最好关掉手机电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大树、山顶、山脊的凉亭、楼顶等地方是表面具有突出尖端的导体,可能使其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而引发尖端放电,故不能避雷雨;在空旷地带使用手机通话,手机很有可能成为闪电的放电对象.所以选D,
点评:表面具有突出尖端的导体,在尖端的电荷分布密度很大,使得其周围电场很强,就可能使其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而引发尖端放电.因此不要在大树下避雨;别停留在 山顶、山脊的凉亭等地方,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雷电也越容易伤人;在空旷地带使用手机通话,手机很有可能成 为闪电的放电对象.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我国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从100km×100km的环月圆轨道,降低到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轨道,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并于12月14日21时11分实现卫星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的软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的阻力,则“嫦娥三号”的发射速度可以小于7.9km/s
B.若已知“嫦娥三号”在100km的环月圆轨道上飞行的周期及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月球的平均密度
C.若已知“嫦娥三号”、“嫦娥一号”各自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高度(高度不同)、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月球的质量、半径
D.“嫦娥三号”为着陆准备而实施变轨控制时,需要通过发动机使其加速
参考答案:A、在地球表面发射卫星的速度不得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km/s,故A错误.
B、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GMmr2=m4π3T2r,已知周期和轨道高度,不知道月球半径,无法计算月球质量,也无法计算月球体积,不能计算月球的密度.故B错误.
C、设“嫦娥三号”、“嫦娥一号”各自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高度(高度不同)分别为h3和h1、周期分别为T3和T1,月球的半径为R、质量为M,
对“嫦娥一号”,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1(R+h1)2=m14π2T12(R+h1),化简得GM=4π2T12(R+h1)3
同理,对于“嫦娥三号”,有GM=4π2T32(R+h3)3.
以上两式中只有M和R两个未知数,故能计算出来,故C正确.
D、“嫦娥三号”为着陆准备而实施变轨控制时,需要通过发动机减速,使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卫星轨道中,有两类比较特殊的轨道,一类是与赤道共面的赤道轨道,另一类是与赤道平面垂直并通过地球两极的极地轨道,还有与赤道平面成某一角度的其它轨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不可能处在极地轨道,极地轨道上卫星的周期不可能与同步卫星的周期相同
B.同步卫星不可能处在极地轨道,极地轨道上卫星的周期可能与同步卫星的周期相同
C.同步卫星可能处在其它轨道,其它轨道上卫星的周期不可能与同步卫星的周期相同
D.同步卫星可能处在其它轨道,其它轨道上卫星的周期可能与同步卫星的周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