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质点从O点起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C三点,已知质点由O到A经历的时间为1s,OA的距离为4m,
(1)若质点由A到B经历的时间为2s,由B到C经历的时间为1s,求BC的距离;
(2)若AB的距离为2m,BC的距离为4m,求质点由B运动到C经历的时间.
参考答案:(1)第1s内,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xOA=12at21,解得a=2xOAt21=2×41=8m/s2;
OB段位移:xOB=12at32=12×8m×9=36m;
OC段位移:xOC=12at23=12×8×16=64m;
故BC段的位移为:xBC=xOC-xOB=64m-36m=28m;
(2)OB段,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xOB=12at21,解得t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1kg和m2=2kg的A、B两物块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若对A、B分别施加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水平外力F1和F2,若F1=(9-2t)N,F2=(3+2t)N,设F1、F2的方向不变.则:
(1)经多长时间t0两物块开始分离?
(2)在同一坐标中画出A、B两物块的加速度a1和a2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速度的定义为V=△s/△t,“V-t”图象下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s;加速度的定义为a=△V/△t,则“a-t”图象下的“面积”在数值上应等于什么?
(4)由加速度a1和a2随时间变化图象可求得A、B两物块,在t=4.5s时A相对B的速度?

参考答案:

(1)当两物体分离瞬间加速度相等,A、B间相互作用力为零,
a1=a2,即:F1m1=F2m2
m2(9-2t0)=m1(3+2t0)代入数据解得:t0=2.5
(2)在0~2.5s,A、B一起运动加速度:a1=a2=F1+F2m1+m2=4m/s2
t=4.5s时a1=0;a2=6m/s2
两物块的加速度a1、a2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答图所示:
(3)则“a-t”图象下的“面积”在数值上应等于其速度的变化量△v
(4)在t=4.5s时,A的加速度等于0,A相对B的速度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即为VBA=6m/s,方向向左
答:(1)经2.5s两物块开始分离.
(2)如图所示.
(3)“a-t”图象下的“面积”在数值上应等于其速度的变化量△v
(4)在t=4.5s时A相对B的速度为6m/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距地面高5m的平台上,以25m/s的速率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1kg的石块,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抛出后第3s内重力对石块所做的功是(?)
A.-100J
B.50J
C.100J.
D.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匀变速运动问题,以25m/s的速率竖直向上抛,经过2.5s上升到最高点,故第2s末与第3s末的位置是相同的,因此第3s内石块的位移为0,第3s内重力对石块所做的功是0;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加速度a=0.5m/s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它任何1s时间内的( )
A.末速度是初速度的0.5倍
B.位移是0.5m
C.速度的变化量是0.5m/s
D.平均速度是0.5m/s
参考答案:
A、C、根据△v=at=0.5×1m/s=0.5m/s,则知任何1s时间内的速度的变化量为2m/s,1s内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但末速度不一定是初速度的0.5倍.故A错误,C正确;
B、D、根据位移时间公式x=v0t+12at2,可知因为初速度未知,故无法求出任意1s内的位移,也无法求出任意1s内的平均速度.故B、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在火车站站台上有一观察者,在列车开动时恰好站在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列车起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秒末时第一节车厢末端通过观察者(每节车厢等长)求:
(1)从开始观察经过多长时间第9节车厢的末端通过观察者;
(2)第9节车厢通过观察者的时间.?
参考答案:(1)15秒;(2)0.86秒
本题解析:(1)
?
?则 
(2)
?
?Δt=t9-t8=0.86s
本题难度:一般
There is no satiety in study. 学而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