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现用一恒力F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上且过物体的重心,则施加力F后物体的加速度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其加速度,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施加恒力F后的加速度,两者进行比较.
解答:未加F时,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当施加F后,加速度
.因为gsinθ>μgcosθ,所以Fsinθ>μFcosθ,可见a′>a,即加速度增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斜面和质量为m的物体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设此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
A.α可能等于零
B.可能向左上方,α<θ
C.向左上方,α不可能等于θ
D.可能向右上方,α>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物体和斜面体一起向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水平向左,所以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方向及θ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的关系.
解答:物体和斜面体一起向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水平向左,所以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
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合力方向向左,所以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方向向左上方,
此过程中,静摩擦力可以为零,可以沿斜面向上,也可以沿斜面向下,当静摩擦力为零时,α等于θ,当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时,α<θ,当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时,α>θ,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Kg,弹簧秤的读数为2N。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其质量减少到0.3Kg,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m/s2,不计滑轮的摩擦)

A.弹簧弹簧秤的读数将变小
B.A仍静止不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D.A对桌面的摩擦力将变小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向左,取走部分砝码之后,
,所以物体依然静止,则弹簧秤示数不变,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其所受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相同
D.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相同.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解答:A、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错误.
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误.
C、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相同,比如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合力方向都不同.故C错误.
D、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加速度不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知识,根据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就能正确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甲所示中,总质量为80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m高处开始跳伞,经过2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乙图是运动员跳伞过程中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g=10m/s2)、
A.在t=1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约为7m/s2
B.14s内运动员下落高度约为266m
C.运动员落地前运动时间为36s
D.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一直在增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首先分析运动员的运动情况,运动员在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14s做变加速运动,14s以后做匀速运动直到地面.t=1s时运动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可以算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算出f,可以通过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估算14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解答:A、运动员在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t=1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为:
a=
=
m/s2=8m/s2,估算时可以存在一定的偏差,故A正确;
B、面积可以通过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估算,本题可以通过数方格的个数来估算,(大半格和小半格合起来算一格,两个半格算一格)每格面积为4m2,
14s内数得的格数大约为40格,所以14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为:h=40×2×2m=160m,故B错误;
C、14s末的速度为:v=6m/s
14s后做匀速运动,时间t=
=
s=57s
所以运动员落地前飞行时间为:14+57s=71s,故C错误;
D、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加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员受重力和空气阻力,重力恒定,故阻力是变化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该题是v-t图象应用的典型题型,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有方格时,面积可以通过数方格的个数来估算.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