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当它的速度达到着地速度的一半时,物体离地高度为
A.H/2
B.H/4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与速度关系公式求解.
解答:设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
由v2-v02=2gx得
v2-0=2gH? ①
-0=2gh? ②
由①②解得:h=
物体离地高度为H-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的基本能力,是基本题,比较简单,考试时不能丢分.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固定一立柱,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40N/m,它的一端连接在立柱上,另一端与滑块A相连,在A上还放着另一重物B,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0.5kg和m=0.3kg,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fm=1.5N.
①现用外力拉动A.B一起从平衡位置向右移动8cm, 从静止释放后一起做简谐运动,求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多大?
②整个系统的振幅最大多大,能保证A.B间没有相对滑动?
参考答案:
(1)1.2N?(2)0.1m
本题解析:
①当最大位移为A1=0.08m时,弹簧弹力F1=k·A1=3.2N, A.B产生的加速度a1= F1/(M+m)=4m/s2.
这时B的加速度也等于a1,它是由静摩擦力产生的,这时的静摩擦力最大为f1=mm1=1.2N.
②当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m时,B产生的加速度为a2=fm/m=5m/s2,这时弹簧对A的拉力为F2=(M+m)a2=4N,弹簧伸长的长度,即为最大振幅Am= F2/ k=0.1m.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1-1-6所示,能正确地反映简谐运动的物体所受回复力与位移关系的图象是(?)

图1-1-6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简谐运动的物体所受回复力与位移的关系满足F=-kx,所以图B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建筑土地上,工人常用塔吊通过钢索将建筑材料从地面吊到高处,建筑材料竖直向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5s的平均速度为0.5m/s
B.整个运动过程上升的高度为28m
C.前10s和最后6s的速度方向相反
D.前10s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v-t图象可知道物体的运动过程和性质,也可求出对应的加速度,从而能求出前5s的位移和平均速度.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包围的面积求出整个过程上升高度.30~36s材料是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是向下的.前10s钢索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材料所受的拉力大于重力.
解答:A、根据v-t图象可知:0-10s内材料的加速度a=0.1m/s2,0-5s位移x=
at2=1.25m,所以前5s的平均速度是0.25m/s,故A错误;
B、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包围的面积求出整个过程上升高度h=
(20+36)×1m=28m,故B正确;
C、前10s和最后6s的速度图象都在时间轴的上方,都为正,方向相同,故C错误;
D、前10s钢索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是向上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材料所受的拉力大于重力,10-30s匀速运动,材料所受的拉力等于重力,30-36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材料所受的拉力小于重力,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该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运动学的公式、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等知识点.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够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对物体进行运动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再正确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一简谐横波在传播方向上相距3.0m的两质点的振动图像,而且甲质点比乙质点先起振。如果波长大于1.5m,小于3.0 m则该波的波速大小是

A.5m/s
B.10m/s
C.15m/s
D.20m/s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像可知周期为0.2s,甲乙两点振动不掉完全相反,为两点距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
,可知波长为2m,波速
10m/s,B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