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A、B物块质量分别为M、m,按照如图所示连接.A与桌面无摩擦,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先用手使A处于静止状态,求当手放开后,A的加速度.
参考答案:

设加速度的大小为a,
对A受力分析得:T=Ma
对B受力分析得:mg-T=ma
由以上两个方程可以求得A的加速度为a=mgM+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3分)如图甲所示,用n条相同材料制成的橡皮条彼此平行地沿水平方向拉一质量为m的物块。改变橡皮条条数进行多次实验,保证每次橡皮条的伸长量均相同,则物块的加速度a与所用橡皮条的数目n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更换物块所在水平面的材料,再重复做这个实验,则图乙中直线与水平轴线间的夹角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与水平面的材料有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设摩擦力为f,每条橡皮条的拉力为F,则有
?
斜率为F/m,可见斜率与摩擦力无关,所以夹角不变。故选B,
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和n之间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物体,则他在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______kg的物体.(g取10m/s2)
参考答案:由题,此人最大的举力为F=m′g═60×10N=600N.
设在加速下降的电梯里,人最多能举起质量为m的物体,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
所以m=Fg-a=60010-2=75kg
故答案为:75kg.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A、B两图象,图A中三线表示实验中(? )不同。

A.平衡摩擦力的角度不同
B.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C.砂及砂桶的质量不同
D.木板的长度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图表示合外力跟加速度成正比,斜率表示研究对象的质量,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同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计算题 如图所示,A为位于一定高度处的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B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长方形空心盒子,且M=2m,盒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盒内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2mg/q,盒外没有电场.盒子的上表面开有一系列略大于小球的小孔,孔间距满足一定的关系,使得小球进出盒子的过程中始终不与盒子接触.当小球A以1m/s的速度从孔1进入盒子的瞬间,盒子B恰以v1="6" m/s的初速度向右滑行.已知盒子通过电场对小球施加的作用力与小球通过电场对盒子施加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盒子足够长,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小球恰能顺次从各个小孔进出盒子,且不与盒子底部相碰。试求:
(1)小球A从第一次进入盒子到第二次进入盒子所经历的时间;
(2)盒子上至少要开多少个小孔,才能保证小球始终不与盒子接触;
(3)从小球第一次
进入盒子至盒子停止运动的过程中,盒子通过的总路程.
参考答案:(1)
?
(2)11个.?
(3)
本题解析:(1)A在盒子内运动时,
?
?(2分)
由以上两式得 a=g?
??(1分)
A在盒子内运动的时间
?A在盒子外运动的时间
?(1分)
A从第一次进入盒子到第二次进入盒子的时间
?(1分)
(2)小球在盒子内运动时,盒子的加速度
?(1分)
小球在盒子外运动时,盒子的加速度
?(1分)
小球运动一个周期盒子减少的速度为
?(2分)
从小球第一次进入盒子到盒子停下,小球运动的周期数为
?(1分)
故要保证小球始终不与盒子相碰,盒子上的小孔数至少为2n+1个,即11个.?(1分)
(3)小球第一次在盒内运动的过程中,盒子前进的距离为
?(1分)
小球第一次从盒子出来时,盒子的速度
?(1分)
小球第一次在盒外运动的过程中,盒子前进的距离为
?(1分)
小球第二次进入盒子时,盒子的速度
?(1分)
小球第二次在盒子内运动的过程中,盒子前进的距离为
?(1分)
小球第二次从盒子出来时,盒子的速度
?(1分)
小球第二次在盒外运动的过程中,盒子前进的距离为
?(1分)
分析上述各组数据可知,盒子在每个周期内通过的距离为一等差数列,
公差d=0.12m.且当盒子停下时,小球恰要进入盒内,最后0.2s内盒子通过的路程为0.04m.
所以从小球第一次进入盒子至盒子停止运动的过程中,盒子通过的总路程为
?(2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