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木块A和B接触面水平,在水平力作用下(F≠0),木块A、B?保持静止,则木块B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分析:先对A分析,B对A有向右的静摩擦力;再分析B受力,B可能受到斜面的静摩擦力,也可能不受斜面的静摩擦力,B受力情况有两种可能.
解答:B至少受到重力、A对B的压力和静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四个力.斜面对物体B可能有静摩擦力,也有可能没有静摩擦力;
故选BC.
点评:分析物体受力常常采用隔离法,一般按这个顺序分析受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我国第一颗绕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多次变轨于11月7日8时35分进入距离月球表面200公里,周期为127分钟的月圆轨道.已知月球的半径、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 )
A.月球质量
B.月球的密度
C.探测卫星的质量
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参考答案:设该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质量为m,月球的半径为R、质量为M,
卫星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由题意知,卫星的轨道半径r=R+h,
“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Mm(R+h)2=m(2πT)2(R+h),
则月球质量M=4π2(R+h)3GT2,卫星的质量m被约去,不能求卫星质量,故A正确,C错误;
月球的密度ρ=MV=4π2(R+h)3GT243πR3=3π(R+h)3GT2R3,故B正确;
位于月球表面的物体m′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其重力,
则GMm′R2=m′g,则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GMR2=4π2(R+h)3T2R2,故D正确;
故选A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若甲、乙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们之间的距离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甲、乙两个物体的万有引力大小将变为( )
A.F
B.
C.8F
D.4F
参考答案: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
甲、乙两个质点相距r,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GMmr2
若保持它们各自的质量不变,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减为r2,
则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F′=GMm(r2)2=4F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右图为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示意图,Ⅰ为圆轨道,Ⅱ为椭圆轨道,AB为椭圆的长轴,两轨道和地心都在同一平面内,C、D为两轨道交点。己知轨道Ⅱ上的卫星运动到C点时速度方向与AB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颗卫星的运动周期相同
B.卫星在Ⅰ轨道的速率为v0,卫星在Ⅱ轨道B点的速率为vB,则v0<vB
C.两个轨道上的卫星运动到C点时的加速度相同
D.两个轨道上的卫星运动到C点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据题意,卫星运动到C点时,据
可知,不管卫星沿圆周轨道还是椭圆轨道,到达C点时,加速度都相同,则C选项正确;又据
得到:
,即两颗卫星的运动周期相等,故A选项正确;卫星沿椭圆运动到在B点的速度
小于与B点相切的圆周轨道速度
,据
可知该圆周轨道速度小于
轨道速度,所以有
,故B选项错误;
轨道上C点的向心加速度指向地球,Ⅱ轨道上的C点向心加速度指向椭圆中心,故两者不相同,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13分)自从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成功登陆后,人们又计划载人登陆火星。飞船飞往火星选择在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的时候,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火星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53%(计算时可粗略按50%,即
),其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1%(计算时可粗略按10%,即
),火星的公转周期为687个地球日(计算时可粗略按680天,地球的公转周期可按360天计算,即
,
)。
(1)若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运动视作同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地球与火星两次相距最近的时间间隔
是多少?
(2)若宇航员在地球上跳起的高度为h0=0.5m,则他在火星上以相同的初速度跳起的高度为多大?
参考答案:(1)765d
(2)1.25m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