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1)小明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含复写纸)做“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实验.
①除了如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②在不挂配重,平衡摩擦力过程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纸带A端与小车相连.要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垫木应向?移动.
③打点计时器打A、C两点过程中,小车通过的距离为?cm.

(2)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未知电阻Rx、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实物按图(甲)电路连接完整(连线不能交叉).
②闭合开关S,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如图丙所示时,电压表

和

的示数分别为1.0V、4.0V,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Ω,待测电阻的阻值Rx=?Ω,与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真比较,RR真?R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

的示数,取得多组数据,作出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图线如图丁所示.由图线求得电池的电动势E=?V,内电阻r=?Ω.

参考答案:(1)①除了如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②由纸带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小,则重力沿斜面的分量小于摩擦力,所以要增大倾角,则垫木应向左移动;
③由图读出A、C两点的距离为:16.20cm;
(2):①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开始依次串联开关、电阻箱、未知电阻Rx回到电源的负极,最后把电压表V并联在电源的两端,电压表V1并联在Rx两端,如下图所示:

②由电阻箱图示可知,电阻R=0×100Ω+2×10Ω+1×10Ω+0×0.1Ω=21Ω;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且U=4V,Rx两端的电压Ux=1V,则UR=U-Ux=4V-1V=3V,
∴URR=UxRx,即3V21Ω=1VRx,
解得:Rx=7Ω;
考虑电池的内阻时,UR总=UxRx,
所以Rx′=7Ω-r,
故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真比较真实值偏大.
③当路端电压为0时,电压表V的示数即为电源的电动势,即U=10V;
当1U路=0.35V-1时,1R+RX=0.06Ω-1,即U路=207V,Rx+R=503Ω,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
∴U路R+RX=U-U路r,
解得:r=41.7Ω.
故答案为:(1)①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②左;②16.20;
(2)①如图所示②21,7,大于;②10,41.7.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______(填“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______s打一个点.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1=7.06cm、s2=7.68cm、s3=8.30cm、s4=8.92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m/s;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F关系是______

参考答案:(1)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
电源频率是50Hz,它们每隔T=1f=150s=0.02s打一次点.
(2)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0.1s;
打b点时的瞬时速度vb=s1+s22t=0.0706m+0.0768m2×0.1s≈0.74m/s;
纸带的加速度a=a1+a22=s3-s1+s4-s22t2=0.083-0.0706+0.0892-0.07684×0.12≈0.62m/s2.
(3)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在不挂砝码盘时,
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小车已经有加速度,a-F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绘出的a-F图象是C.
故答案为:(1)交流电;0.02;(2)0.74;0.62;(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 如图所示,一半球形的碗放在水平桌面上,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和碗口均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两个小球A和B,二者均保持静止。试在图中作出小球A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_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参考答案:(1)不会?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第一个比较精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开普勒
C.牛顿
D.卡文迪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