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后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的位移是
A.3.5m
B.2m
C.1m
D.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在这1s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即0.5s时的速度v1=14m/s,再经过3.5s速度减为0,求得加速度a=-4m/s2,则最后1s末速度为零,可反向作为匀速加速运动,由x=at2/2,得位移为2m,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匀变速运动规律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图所示,读得直径d=_________mm。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种导线的电阻R与截面积S是否满足反比关系?若满足反比关系,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R与S应满足的关系。
(3)若导线的电阻率ρ=5.1×10-7 Ω·m,则表中阻值为3.1 Ω的导线长度l=_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1.200
(2)不满足,R与S2成反比(或RS2=常量)
(3)19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若它在开始的10s内位移为150m,求:
(1)它的加速度;
(2)在离出发点48m处的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1)根据位移时间公式x=v0t+12at2,
代入数据:150=10×10+12×102a
解得a=1m/s2
(2)根据位移速度公式2ax′=v2-v02
代入数据解得离出发点48?m处的速度:v=14m/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如图所示。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 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 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

参考答案:解: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
减速阶段:
匀速阶段: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
1 s,
匀速阶段:
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t=t1+t2+t3+t4+t5=6.25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质点在t=0时刻的位置不一样
C.甲、乙两质点在t="2" s时刻相遇
D.在前4 s内甲、乙两质点的位移相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物体在第1 s末速度开始减小,方向不变,A错.由图象知,物体第2 s内的速度方向和第3 s内的速度方向是相反的,B错.物体在前2 s内都向前运动,故2 s末不会返回到出发点,C错.物体在2 s至4 s内,处于返回阶段,通过计算(或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可知,物体在第4 s末返回到出发点,D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