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两根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一端接有阻值为
的电阻,一匀强磁场在如图区域中与导轨平面垂直。在导轨上垂直导轨跨放质量
的金属直杆,金属杆的电阻为
,金属杆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以
位置作为计时起点,开始时金属杆在垂直杆
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电阻R上的电功率是
。

(1)求金属杆匀速时速度大小
;
(2)若在
时刻撤去拉力后,
时刻R上的功率为
时,求金属棒在
时刻的加速度
,以及
-
之间整个回路的焦耳热
。
参考答案:(1)0.6m/s;(2)1.25m/s2,方向向左 0.27J
本题解析:(1)根据公式
可得回路中的感应电流,
,
由于金属棒匀速运动,拉力的功率等于电流的电功率,即:
--2分
代入数据得:
1分
(2)当电阻R上的电功率为0.5W时,设此时电流为
,则:
所以
,此时金属棒所受安培力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代入数据解得:
,方向水平向左。 2分
设
时刻的速度为
则
得
-
之间整个回路的焦耳热
,根据动能定理:
代入数据得:
考点:考查了安培力,动能定理,电功率的计算,牛顿第二定律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如图所示,水平面内有一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阻值为R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
良好。t=0时,将开关S由1掷到2。q、i、v和a分别表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棒中的电流、棒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内以底边中线为界,左右两边分布有垂直纸面向外和垂直纸面向里的等强度匀强磁场,它的底边在x轴上且长为2L,高为L.纸面内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在t=0时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以顺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位移(
)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位移在
过程: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正值;
,
则
;有效切线长度为
,
位移在
过程:两边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增大,总的磁感线方向向里,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出来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为负值;有效切线长度为
,
位移在
过程:有效切线长度为
,
,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出来感应电流方向沿顺时针方向,为正值.根据数学知识知道B正确.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如图所示,竖直面内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abcd的边长均为l、电阻均为R,质量分别为2m和m,它们分别系在一跨过两个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在两导线框之间有一宽度为2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竖直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开始时ABCD的下边与匀强磁场的上边界重合,abcd的上边到匀强磁场的下边界的距离为l.现将系统由静止释放,当ABCD刚全部进入磁场时,系统开始做匀速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系统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2)两线框从开始运动至等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总焦耳热.
(3)线框abcd通过磁场的时间.

参考答案:(1)如图所示,设两线框刚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此时轻绳上的张力为T,则对ABCD有:T=2mg…①
对abcd有:T=mg+BIl…②
I=ER…③
E=Blv…④
则:v=mgRB2l2…⑤
(2)设两线框从开始运动至等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耳热为Q,当左、右两线框分别向上、向下运动2l的距离时,两线框等高,对这一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有:4mgl=2mgl+123mv2+Q…⑥
解⑤⑥得:Q=2mgl-3m3g2R22B4l4
(3)线框abcd通过磁场时以速度v匀速运动,设线框abcd通过磁场的时间为t则:t=3lv…⑦
解⑤⑦得:t=3B2l3mgR
答:(1)系统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mgRB2l2
(2)两线框从开始运动至等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总焦耳热Q=2mgl-3m3g2R22B4l4
(3)线框abcd通过磁场的时间:t=3B2l3mgR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正方形金属线框位于有界匀强磁场区域内,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线框的右边紧贴着磁场边界,如图甲所示。t=0时刻对线框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让线框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穿过磁场。外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线框质量m=1kg、电阻R=1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1m/s2
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T
C.线框穿过磁场过程中,通过线框的电荷量为
C
D.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上产生的焦耳热为 1.5J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磁感应定律相关问题,开始时,
,由图可知t=1.0s时安培力消失,线框刚好离开磁场区域,则线框边长:
;由t=1.0s时,F=3N,
,得到
,
;
,故D错,AB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