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压强的国际单位Pa是____单位,Pa用基本单位可以表示为____。
参考答案:导出,kg/m·s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2)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a-
关系图象表示出来.如果a-图象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______.
参考答案:(1)A、平衡摩擦力时研究对象是小车,是让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小车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量,故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重物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故A错误.
B、平衡摩擦力时研究对象是小车,是让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小车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量,故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以平衡由于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摩擦阻力,故B正确.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等于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即mgsinθ=μmgcosθ,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C正确.
D、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纸带,故D错误.
故选BC.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Fm,故在合外力F一定的情况下,a与1m成正比,即当
m→∝时,物体的加速度a=0,故图象过坐标原点.
故:本题的答案为:(1)BC?(2)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某学生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他所得的a-F关系可用哪根图线表示( )(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小车的拉力)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图象过原点,恰好平衡摩擦力,木板高度合适,故A错误;
B、在拉力较大时,图象发生弯曲,这是由于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砂桶质量造成的,故B错误;
C、a-F图象在a轴上有截距,是由过平衡摩擦力造成的,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垫的过高,故C正确;
D、图象在F轴上有截距,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某同学在做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砝码及盘的重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F/N | 0.20 | 0.30 | 0.40 | 0.50 | 0.60 a/(m?s-2) 0.11 0.19 0.29 0.40 0.51
|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b)所示的坐标中作出a-F图象;

(2)图象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3)图象(或延长线)与F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4)小车总质量为______kg.
参考答案:(1)选取适当的标度,作出a-F图象如图所示.描点连线时连线性关系图象:

(2)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当小车质量M一定时,a与F应成正比,即:a=1MF,图象应该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斜率k=1M,即为:小车的总质量的倒数
(3)图象与F轴的截距表示加速度恰好为零时拉力的大小,加速度恰好为零时,受力平衡,拉力就等于小车受到的阻力,即:截距是小车受到的阻力.
(4)由图可知图线斜率k=△a△F,找合适的两组数据代入(找在图象上的两个点)k=0.4-0.190.5-0.3=1,由k=1M可得:M=1kg,即小车总质量为:1kg.
故答案为:(1)见上图
(2)小车的总质量的倒数
(3)小车受到的阻力
(4)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必须记录弹簧秤拉力的方向
B.在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的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拉力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节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节点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以便于计算合力的大小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