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计算题 如图,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A到B长度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A处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时间是多少?(g取10m/s2,sin37°=0.6,cos37°=0.8)

参考答案:解:设A物体由静止到达到10m/s的速度所走位移为S1,所用时间为t1,加速度为a1
经受力分析知:
解得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16m

物体速度大于10m/s后,所受摩擦力方向改为沿带向上,此时加速度

所以,后一阶段所用时间由
,解得
物体从A到B所需时间为T=t1+t2=2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某些城市交通部门规定汽车在市区某些街道行驶速度不得超过Vm=30km/h,一辆汽车在该水平路段紧急刹车时车轮抱死,沿直线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车轮在地面上滑行和轨迹长sm=10m,从手册中查出该车车轮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72,g=10m/s2.
(1)请你判断汽车是否违反规定超速行驶.
(2)目前,有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可保证车轮在制动时不被抱死,使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安装了这种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可获得比车轮抱死更大的制动力,从而使刹车距离大大减小,假设汽车安装防抱死装置后刹车片产生自动阻力恒为F,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汽车的质量为m,汽车刹车前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试推出驾驶员发现情况后紧急刹车时的安全距离s的表达式.
参考答案:(1)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sm=0-12mV2x
Vx=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计算题 如图所示,有两个一高一低的光滑水平面,质量M=5kg、长L=4m的平板车紧靠高水平面边缘A点放置,上表面恰好与高水平面平齐。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静止放置,距A点距离为L0=6m,现用大小为5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的外力F推小滑块,当小滑块运动到A点时撤去外力F,滑块以此时的速度滑上平板车。滑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53°=0.8,cos53°=0.6,取g=10m/s2。

(1)求滑块滑动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滑块滑动到平板车上时,滑块和平板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
(3)通过计算回答:滑块能否从平板车的右端滑出。若能,求滑块刚离开平板车时相对地面的速度;若不能,试确定滑块最终相对于平板车静止时与平板车右端的距离。
参考答案:(1)(2分)
=6
(2)
=1
(3)
本题解析:(1)(2分)
=6
?
(2)(4分)滑块加速度大小
=5
?平板车加速度大小
=1
(3)(6分)设平板车足够长,小滑块与平板车对地速度相等时:
得:t=1s
则此时小滑块对地位移:
?
平板车对地位移:
?
因为,
所以,小滑块不能从平板车的右端滑出。
滑块最终相对于平板车静止时与平板车右端的距离为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作用在它上面的两个共点力F1=10N、F2=12N,且两力的方向与桌面平行,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A.0.5m/s2
B.1m/s2
C.11m/s2
D.22m/s2
参考答案:两个共点力F1=10N、F2=12N,则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范围是:2N≤F≤22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Fm,加速度范围是:1m/s2≤a≤11m/s2,故BC正确;
故选: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确定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端系在滑块上的细绳通过转轴光滑的轻质滑轮挂上钩码,用垫块将长木板固定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直至轻推滑块后,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B.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钩码,让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则,滑块在匀加速下滑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大小______钩码的重力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参考答案:挂勾码时,小车受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而平衡,合力为零;当取下细绳和钩码时,由于滑块所受其它力不变,因此其合外力与撤掉钩码的重力等大反向,即滑块所受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大小.
故答案为:等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Patience! The windmill never strays in search of the wind. 耐心等待! 风车从不跑去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