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1)小明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含复写纸)做“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实验.
①除了如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②在不挂配重,平衡摩擦力过程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纸带A端与小车相连.要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垫木应向?移动.
③打点计时器打A、C两点过程中,小车通过的距离为?cm.

(2)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未知电阻Rx、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实物按图(甲)电路连接完整(连线不能交叉).
②闭合开关S,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如图丙所示时,电压表

和

的示数分别为1.0V、4.0V,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Ω,待测电阻的阻值Rx=?Ω,与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真比较,RR真?R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

的示数,取得多组数据,作出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图线如图丁所示.由图线求得电池的电动势E=?V,内电阻r=?Ω.

参考答案:(1)①除了如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②由纸带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小,则重力沿斜面的分量小于摩擦力,所以要增大倾角,则垫木应向左移动;
③由图读出A、C两点的距离为:16.20cm;
(2):①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开始依次串联开关、电阻箱、未知电阻Rx回到电源的负极,最后把电压表V并联在电源的两端,电压表V1并联在Rx两端,如下图所示:

②由电阻箱图示可知,电阻R=0×100Ω+2×10Ω+1×10Ω+0×0.1Ω=21Ω;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且U=4V,Rx两端的电压Ux=1V,则UR=U-Ux=4V-1V=3V,
∴URR=UxRx,即3V21Ω=1VRx,
解得:Rx=7Ω;
考虑电池的内阻时,UR总=UxRx,
所以Rx′=7Ω-r,
故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真比较真实值偏大.
③当路端电压为0时,电压表V的示数即为电源的电动势,即U=10V;
当1U路=0.35V-1时,1R+RX=0.06Ω-1,即U路=207V,Rx+R=503Ω,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
∴U路R+RX=U-U路r,
解得:r=41.7Ω.
故答案为:(1)①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②左;②16.20;
(2)①如图所示②21,7,大于;②10,41.7.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在做《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时.
(1)已准备好的器材有:方木板1块、橡皮条1根、细绳套2个、三角板1副、刻度尺1把、图钉若干只,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
(2)实验时先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再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______,做好有关记录.
(3)实验时得到结果如图所示,(F′与A、O共线,A端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用一只弹簧秤拉时测得的力是______.
参考答案:(1)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的实验原理是用力的图示画出两个分力和实际的合力,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画出合力的理论值,比较理论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方木板,白纸(记录方向和画图),三角板(画平行四边形),刻度尺(选择标度),图钉(固定白纸),弹簧秤(测力的大小),橡皮筋(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所以缺少的器材是弹簧秤2个.
(2)在实验中必须确保橡皮筋拉到同一位置,即一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同时我们需要记录下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要记录O点的位置、弹簧秤的读数、细线的方向,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使得一根弹簧秤的拉力效果和两根弹簧秤的拉力效果相同.
(3)用平行四边形画出来的是理论值,和橡皮筋同线的那个是实际值,即用一根弹簧秤拉时所测的力是F′.
故答案为:(1)弹簧秤2个,
(2)O点的位置、弹簧秤的读数、细线的方向,O点
(3)F′.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许多物理学家的智慧和奋斗,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记住他们的贡献。关于他们的贡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并提出了判断磁场方向的右手定则
B.楞次通过近十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
C.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D.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中激发产生感生电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安培提出了判断磁场方向的右手定则,A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错误;楞次总结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即楞次定律,C错误;麦克斯韦发现了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中激发产生感生电场,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此类问题需要,多记忆,多积累,多区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A.库仑
B.奥斯特
C.法拉第
D.安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后,其下方与导线平行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这种现象说明通电导线周围产生了磁场。
故选B
点评:容易题。本实验要想实验现象明显应把导线南北放置。把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在地磁场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磁针的正上方,通电时磁针发生明显的偏转,是由于南北方向放置的电流的正下方的磁场恰好是东西方向。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
B.法拉第首先总结出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规律
C.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来描述电场
D.牛顿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安培首先总结出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规律;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来描述电场;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 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