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雨过天晴,房屋对面的观察者看到这样的现象: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落下一滴亮晶晶的水珠,当第5滴正欲落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溅出水花,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雨滴落地前最后?1m的平均速度是多大?(g取10m/s2)
参考答案:(1)根据比例关系,从上到下相邻水滴间距离之比为1:3:5:7,而2、3两滴间距离为1米,所以总高度H=1+3+5+75×1=3.2m
(2)根据H=12gt2,代入数据得,t=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当它的速度达到着地速度的一半时,物体离地高度为( )
A.H/2
B.H/4
C.
H
D.H
参考答案:设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
由v2-v02=2gx得
v2-0=2gH? ①
(v2)2-0=2gh? ②
由①②解得:h=H4
物体离地高度为H-H4=34H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1)图示甲为简单欧姆表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偏电流IR=300μA,内阻Rg=100Ω,可变电阻R的最大阻值为10kΩ,电池的电动势E=1.5V,内阻r=0.5Ω,图中与接线柱A相连的表笔颜色应是______色,接正确使用方法测量电阻Rx的阻值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正中央,则Rx=______kΩ.若该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此表仍能调零,按正确使用方法再测上述Rx其测量结果与原结果相比较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乙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和速度.
①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②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t图象外,还可作______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横轴表示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1)欧姆表是电流表改装的,必须满足电流的方向“+”进“-”出,即回路中电流从标有“+”标志的红表笔进去,所以与A相连的表笔颜色是红色;
当两表笔短接(即Rx=0)时,电流表应调至满偏电流Ig,设此时欧姆表的内阻为R内此时有关系?Ig=ER内得R内=EIg=5kΩ;
当指针指在刻度盘的正中央时I=Ig2,有Ig2=ER内+RX,代入数据可得RX=R内=5kΩ;
当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时,欧姆得重新调零,由于满偏电流Ig不变,由公式Ig=ER内,欧姆表内阻R内得调小,
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体现出来的,由I=ER内+RX=IgR内R内+RX=Ig1+RXR内,
可知当R内变小时,I变小,指针跟原来的位置相比偏左了,欧姆表的示数变大了.
(2):①打点计时器需接交流电源.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不要天平和砝码.计算速度需要测相邻计数的距离,需要刻度尺,
②由公式v2=2gh,如绘出v22-h图象,其斜率也等于重力加速度.
故答案为:(1)红;5;变大;(2)①D;?②12v2-h;12v2;h.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1m,在B以下0.2m处,有一长0.6m的无底圆筒 CD,若将悬线剪断,

则:(1)直杆下端B穿过圆筒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为多少?(
)
参考答案:(1)0.2s?(2)0.4s
本题解析:(1)由
得
?,
B自由下落到C点的时间
(2分)
B自由下落到D点的时间
(2分)
B穿过圆筒的时间为
(2分)
(2)A自由下落到D的时间为
(2分)
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为
(2分)
点评:本题学生能熟练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去分析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加速度g是隐含的已知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如图所示,长L = 25m的铁链,上端用一很短的细线悬挂,距铁链下端h = 20m处有一A点。现剪断细线,让铁链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g = 10m/s2。求:

小题1:铁链下端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υ;
小题2:整条铁链通过A点所用的时间△t。
参考答案:
小题1:20m/s
小题2:1s
本题解析:(1)由 υ2 =" 2gh?" (2分)
得? υ =
υ = m/s = 20m/s (1分)
(2)由h = gt12 (2分)
t1 =
t1 = s = 2s (1分)
h + L = gt22 (2分)
t2 =
t2 = s = 3s (1分)
△t = t2– t1 = 1s (2分)
本题难度:一般
The least said, the soonest mended. 少说一句,息事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