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对A施加水平推力F,则两物块沿水平方向作加速运动。关于A对B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
B.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
C.若物块A与地面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
D.若物块A与地面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将AB作为整体处理,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出整体的加速度;再对B物体分析可得出B受到A的作用力.
解答:解:A、若水平面光滑,则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F=(m+2m)a,解得a=
,
再对B分析,B水平方向只受A的作用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ma=
,故AB错误;
若B和地面有摩擦,对整体分析有:F-μmg=3ma′;
则B受力为T′-μmg=ma′,解得:T′=μmg+
-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a-t图象
B.乙是x-t图象
C.丙是x-t图象
D.丁是v-t图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其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故AD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的关系
可看出,图象C是
=0时的位移——时间图象,故C对B错。
本题涉及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图象的知识。此部分既是基础知识,又是重点知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就熟练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如图11所示,倾角30°的光滑斜面上,并排放着质量分别是mA=10kg和mB=2kg的A、B两物块,一个劲度系数k=400N/m的轻弹簧一端与物块B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挡板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A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物块A沿斜面向上作匀加速运动,已知力F在前0.2s内为变力,0.2s后为恒力,g取10m/s2,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参考答案:最大值为100N,最小值为60N,
本题解析:未施加力时两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

由题意可知在0.2s末时刻B对A的作用力为零,则:

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以上三式得:
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即
当
时,
;
当
时,
。
本题难度:简单
4、计算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出发,在水平面上沿直线ABCD运动。已知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A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CD段是光滑的,物块在BC段上运动时还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F的作用,其大小为
。问:
(1)物块至少要具有多大的初速度才能到达CD区域?
(2)若物块到达C点时刚好停止,则它从B点运动到C点所需要的时间t为多少?

参考答案:解:(1)设从A到D(水平向右)为正方向,若物块刚好到达C点而停止,设在该情况下物块在A、B和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0、v1、v2,且v2=0
物块在AB段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f1=-μmg
由在该段上的加速度a1=-μg
由公式
可得
物块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
则在该段上的加速度
由公式
可得
联立可得
(2)根据v2=v1+a2t,解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一点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等状态量;时间间隔是两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等过程量.
A、7:30代表一个时间点,是时刻;错误
B、每节课45 min是时间的长度,是时间间隔;正确
CD、考试9:40结束和晚会18:40开始表示的是时间点,是时刻;错误
故选B
考点: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点评:时刻与时间分别是状态量和过程量,区分它们的关键是看它们对应的是一个状态还是一个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