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5分)如图为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和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固定装置均略去),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请完成:

(1)若装置A的锥形瓶中装锌片,分液漏斗中装稀硫酸,则可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
①若按顺序A→C→B→C连接仪器装置时,两次使用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的化学式依次为CuO、??。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热装置B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
(2)若装置A的锥形瓶中装Na2O2,分液漏斗中装浓氨水,装置B中装红热的铂网可以进行氨的催化氧化;
①装置A的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若气流按从左到右连接顺序A→D→B→B→C的方向,则B中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为??。
②装置B中除了观察到铂网保持红热外,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装置A的锥形瓶中装Na2SO3固体,分液漏斗中装70%的H2SO4溶液,装置B中装Na2O2固体,根据A→D→B→C的气流方向充分反应,探究SO2气体与Na2O2反应的是否生成O2。该实验中C装置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1)①CuSO4?②通一会儿氢气后,检验氢气的纯度
(2)①2Na2O2+2H2O=4NaOH+O2↑? NH3·H2O
NH3↑+H2O? 4NH3+5O2
4NO+6H2O?②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3)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及CO2进入B装置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吸收过量SO2气体,便于氧气的检验和防止污染空气
本题解析:(1)①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验证氢气的还原性:CuO+H2
Cu+H2O,氧化产物水的检验一般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当其呈蓝色,即可证明水的生成
②由于氢气易燃,可引起爆炸,故在加热前需通一会儿氢气后,检验氢气的纯度
(2)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放热且提供氧气;形成氨气:NH3·H2O
NH3↑+H2O;B中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4NH3+5O2
4NO+6H2O
②由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铂网可一直保持红热,同时由于NO可被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气体NO2:2NO+O2=2NO2,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3)制取SO2:Na2SO3+H2SO4=Na2SO4+SO2↑+H2O,再用浓硫酸干燥吸水后,SO2气体与Na2O2发生反应;
C中的碱石灰主要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及CO2进入B装置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同时吸收过量SO2气体,便于氧气的检验和防止污染空气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氨的某些性质并收集少量纯净氮气。试回答:

⑴实验前先将仪器按图连接好,然后??,再开始实验。
⑵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硬质试管内黑色的CuO粉末变成?色,
盛无水CuSO4的干燥管内出现??色,并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处收集到纯净、干燥的N2。根据这些现象,硬质试管中的反应方程式为??(2分),这个反应说明氨气具有??性。
⑶洗气瓶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
⑷在最后出气管口收集干燥、纯净的氮气,收集方法是??(填编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用塑料袋或球胆收集
参考答案:⑴检查装 置的气密性
⑵?红色?蓝色? 2NH3+3CuO
3Cu+3H2O+N2(2分)?还原性
⑶吸收未完全反应的NH3和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
⑷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装置可以用作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的反应装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实验室利用碳化钙与食盐水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气体,不用酒精灯加热,排除C。因为该反应剧烈,放热多,而且生成的氢氧化钙呈糊状,易堵塞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的下端管口,故排除A、D。
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制备气体的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实验装置中要注意原理的分析,结合实验条件,同时要分析气体是否有毒、有污染等。A项制备氨气一般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得到,正确;B项是制取氢气装置,正确;C项制取一氧化氮气体,因为一氧化氮气体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结合生产二氧化氮,一般用排水法收集,错误;D项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正确。
点评:Cl2、HCl、CO2、NO2、H2S、SO2等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要熟练掌握。本题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用如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

?
| 气体
| a
| b
| C
|
A
| NO2
| 浓硝酸
| 铜片
| NaOH溶液
|
B
| SO2
| 浓硫酸
| 铜片
| 酸性KMnO4溶液
|
C
| CO2
| 稀硫酸
| Na2CO3固体
| 浓硫酸
|
D
| NH3
| 浓氨水
| 生石灰
| 浓硫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生成NO2不能用NaOH溶液干燥,会被吸收;B生成SO2需要加热条件;D中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会吸收掉NH3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