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已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第二步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某校合作学习探究小组对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进行了再探究。将过氧化钠与一定量的水反应,有气泡放出,将所得的浓溶液分成四份,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试回答:
(1)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二氧化锰作用下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B、D两个实验,回答D实验中酚酞试液不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考虑,回答A实验中酚酞试液不变红的原因可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题 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验证: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
(2)如何进行操作?
(3)实验现象是___。
3、简答题 某科研小组设计出利用工业废酸(10%H2SO4)来堆浸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的方案,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方案如图所示.

已知:各离子开始沉淀及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所示.
离子 | 开始沉淀时的pH | 完全沉淀时的pH Fe2+ 6.34 9.7 Fe3+ 1.48 3.2 Zn2+ 6.2 8.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铜锌矿中含有少量的CuS和ZnS,在H2SO4的作用下ZnS可以溶解而CuS不溶,则相同温度下:Ksp(CuS)______?Ksp(ZnS)(选填“>”“<”或“=”).
(2)物质A可使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
A.KMnO4?B.O2?C.H2O2?D.Cl2
(3)除铁过程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pH应控制在______范围之间.
(4)物质B可直接用作氮肥,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
(5)除铁后得到的Fe(OH)3可用KClO溶液在碱性环境将其氧化得到一种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K2FeO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实验题 课本实验设计得简要明了,但也常存在一些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对其进行分析与改进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
Ⅰ.草酸晶体(H2C2O4·2H2O)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75℃),产生CO和CO2。关于草酸晶体受热分解及验证部分分解产物的实验装置如图。

(1)写出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2)设计该装置欲验证的分解产物是?。
(3)草酸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如下表:
?
| 分子式
| 颜色、状态
| 水溶性
| 熔点/℃
| 密度/g·cm—3
|
草酸晶体
| H2C2O4·2H?2O
| 无色晶体
| 易溶于水
| 101.5
| 1.650
|
有同学认为,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存在着不合理因素,请分析指出(任答两点):
①?
②?
Ⅱ.下图甲是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有人对该实验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
①按下图乙所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下注射器并集满Cl2;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1~2min后,再移开酒精灯。迅速将注射针插入石英玻璃管内,并将Cl2缓缓推入玻璃管中;
④拔出针头,再用同样方法快速向玻璃管中推入空气。请回答:
(1)步骤③中,移开酒精灯、推入Cl2时,观察到铜丝继续保持红热状态,由此可判断,该反应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步骤④完成后,发现乙试管中的蒸馏水变为蓝绿色。此时缓缓拉动活塞,使少量NaOH溶液吸入乙试管中,看到试管中有?色的沉淀产生,该反应的离方程式为?。
(3)改进后的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其优点为?
?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如图的实验方案来探究NH4Cl和Ba(OH)2·8H2O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根据他的实验步骤填写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1)列表整理实验事实和结论

(2)问题讨论
①实验中为何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即使不结冰,将烧杯拿起时烧杯与玻璃片也可能粘在一起。怎样用简单方法说明烧杯与玻璃片之间是因结冰而粘在一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浸有稀H2SO4的棉花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