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16分)尿素[CO(NH2)2]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⑴工业上尿素由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⑵当氨碳比
=4时,C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A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B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CO2)(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NH3的平衡转化率为?。
⑶人工肾脏可采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右图。

①电源的负极为?(填“A”或“B”)。
②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③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13.44 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g(忽略气体的溶解)。
参考答案:(1)2NH3+CO2
CO(NH2)2+H2O (2)①小于? ②30%
(3)①B? ②2Cl--2e-=Cl2↑?CO(NH2)2+3Cl2+H2O=N2+CO2+6HCl?③不变? 7.2
本题解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2NH3+CO2
CO(NH2)2+H2O。
(2)①根据图像可知,B点CO2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是平衡状态。因此A点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因此A点的逆反应速率小于B的点的正反应速率;如果设CO2的物质的量是1mol,则氨气是4mol。根据图像可知,CO2的转化率是0.6,则消耗CO2是0.6mol,所以消耗氨气是1.2mol,因此氨气的转化率是1.2÷4=0.3,即30%。
(3)①根据装置图可知,和电源B极相连的产生氢气,所以该电极是阴极,氢离子放电,所以B是电源的负极,A是正极。
②阳极失去电子,所以溶液中的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尿素生成氮气和CO2,方程式分别是2Cl--2e-=Cl2↑、CO(NH2)2+3Cl2+H2O=N2+CO2+6HCl。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 移向CuSO4溶液
B.装置②在电解开始阶段,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可以用装置③在铜上镀银,c极为铜
D.装置④中一段时间后会有Fe(OH)2生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 正确,装置①中,锌做负极,铜做正极,盐桥中的K+ 移向正极,故移向CuSO4溶液
B 错误,装置②在电解开始阶段,b极附近溶液的pH不变,因为开始时氯离子放电。
C 错误,可以用装置③在铜上镀银,c极为银,做阴极。
D 错误,电解液是酸化的食盐水,发生析氢腐蚀,锌做负极,铁不溶解,不会有Fe(OH)2生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氢气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气燃烧热值高。实验测得,在常温常压下,1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则H2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氢氧燃料电池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①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②上图装置中,某一铜电极的质量减轻3.2g,则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3)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方程式如下: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
①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3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t1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____________
②温度为T℃时,将2a mol H2和amol N2放入0.5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2)①O2+4e-+2H2O=4OH-;②0.56
(3)①增大压强;t2-t3;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填空题 (12分)
小题1:下图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实验装置,此装置 中Zn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如果将Zn换成Pt,一段时间后,在铁电极区滴入2滴黄色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时,烧杯中的现象是?,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小题2:CuI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可以由反应:2Cu2+ + 4I- = 2CuI↓ + I2而得到。现以石墨为阴极,以Cu为阳极电解KI溶液,通电前向电解液中加入少量酚酞和淀粉溶液。①电解开始不久,阴极产生的实验现象有?,阴极的电极反应是?。
②阳极区溶液变蓝色,同时伴随的现象还有?,对阳极区溶液
呈蓝色的正确解释是?。
A.2I- - 2e- = I2;碘遇淀粉变蓝
B.Cu - 2e- = Cu2+;Cu2+显蓝色
C.2Cu + 4I-- 4e- =" 2CuI↓" + I2; 碘遇淀粉变蓝
D.4OH-- 4e- = 2H2O + O2;O2将I-氧化为I2,碘遇淀粉变蓝
参考答案:
小题1:Zn - 2e-= Zn2+?产生蓝色沉淀(2分)
3Fe2+ + 2[Fe(CN)6]3- =Fe3[Fe(CN)6]2↓(2分)
小题2:①产生气泡,溶液变红(2分); 2H+ + 2e-= H2↑(2分) ②产生白色沉淀,铜片溶解;C(各2分)
本题解析:(1)锌比铁活泼,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反应式为)Zn - 2e-= Zn2+。如果将Zn换成Pt,则铁是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原因亚铁离子能和[Fe(CN)6]3-反应生成带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反应式为3Fe2+ + 2[Fe(CN)6]3- =Fe3[Fe(CN)6]2↓。
(2)铜作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铜离子,在阴极上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由于氢离子是水电离出的,因此随着氢离子的放电,阴极周围水的电离平衡将被破坏,使得氢离子浓度降低,OH-浓度增大,溶液显碱性。
(3)由于阳极产生铜离子,因此铜离子可以氧化溶液中的碘离子生成单质碘和碘化亚铜白色沉淀。因为铜离子被消耗,所以溶液显蓝色,不是因为铜离子的原因,而是由于生成的单质碘遇到淀粉而产生的。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参考答案:A、铜锌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铜作正极,故A正确.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铁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铁片沿导线流向铜片,所以氢离子在铜片表面得电子生成氢气,故B正确.
C、氯化铁有强氧化性,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的,所以在铜片表面不会出现一层铁,故C错误.
D、锌先置换出部分铜附着在锌上,锌和铜、稀硫酸溶液就构成了原电池,从而加快锌的反应速率,所以气泡放出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