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④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⑤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A.②⑤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①可以说明。含氧酸的氧化性不能说明,②错误。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因此选项③可以说明。非金属性强弱与最外层电子数并无直接关系,④不正确。非金属性越强,再和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表现最高价,则选项⑤可以说吗,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紧扣教材,注重基础,同时兼顾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判断依据,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现有下列基本粒子:1H、2H、3H、1H+、234U、235U、238U、40K、40Ca、Cl2、14N、14C,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它们分属________种元素,属于氢元素的核素有________种,属于铀元素的核素有________种。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质量数相等的粒子为________,________(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参考答案:(1)7 3 3 1H、2H、3H 234U、235U、238U
(2)40K、40Ca 14N、14C 1H、1H+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元素、核素、同位素的相互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1)本题列出的12种粒子分属H、U、K、Ca、Cl、N、C 7种元素,1H和1H+是同一种核素的不同粒子,1H、2H、3H属于氢元素的3种不同核素,且互为同位素。234U、235U、238U属于铀元素的3种不同核素,也可为同位素;(2)是为“质量数相等的粒子”,而非“质量数相等的原子”,否则:1H和1H+不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硫离子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硫离子为阴离子,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即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10分)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 。X、Y、Z三种元素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所示变化:

已知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的少一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的单质与Z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则正极通入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Y的单质与Z的单质生成C的反应是可逆反应,△H<0。将等物质的量的Y、Z的单质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适当催化剂和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
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b.反应过程中,Y的单质的体积分数始终为50%
c.达到化学平衡时,Y、Z的两种单质在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达到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e.达到化学平衡后,再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
参考答案:(10分)(1)第2周期,ⅥA族
(2)氧气;H2+2OH-=2H2O+2e-
(3)4NH3+5O2
4NO+6H2O
(4)a b(每空2分,共1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 B.原子半径大小:Na>S>O
C.碱性强弱:KOH>NaOH>LiOH? D.金属性强弱:Na>Mg>A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A中都是第ⅦA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所以A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