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以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分别向两极通乙烷(C2H6)和氧气,有关此电池的推断错误的是?
[? ]
A.通乙烷的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2H6+18OH-―14e-=2CO32-+12H2O
B.参加反应的O2与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
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下降
D.放电一段时间后,正极区附近溶液的pH减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如图所示接通线路,反应一段时间后,回答下列问题(假设所提供的电能可以保证电解反应的顺利进行):
(1)U形管可观察到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在小烧杯a、b中分别有什么现象产生______;
(3)如果小烧杯中有0.508g碘析出,则烧杯c中负极的质量减轻______克.

参考答案:(1)C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则为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铂丝作正极,连接铂丝的碳棒是阳极,连接锌的碳棒是阴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所以有黄绿色气体产生,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所以有无色气体产生,阴极附近同时生成氢氧化钾,溶液pH增大,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则看到的现象分别是:U形管左端有黄绿色气体产生,且溶液进入a烧杯中,U形管右端有无色气体产生且红色溶液进入b烧杯,
故答案为:U形管左端有黄绿色气体产生,且溶液进入a烧杯中,U形管右端有无色气体产生且红色溶液进入b烧杯;2Cl--2e-═Cl2↑;2H++2e-═H2↑;
(2)a中氯气和碘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a中溶液变蓝色,氢气、氢氧化钾和碘化钾溶液不反应,流入b烧杯中溶液呈红色,所以b烧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b烧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3)析出0.508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508g254g/mol×2=0.004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知锌减少的质量=0.004mol2×65g/mol=0.13g,
故答案为:0.1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将Zn棒和Cu棒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某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如下图所示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则Zn棒为原电池的 极,可观察到Cu棒的所产生现象是 ,写出该电极反应式: 。
(2)若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则Cu棒上发生 反应,Zn棒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参考答案:(10分)(1)负极(2分)有气泡生成(或有气体放出)(2分);2H++2e-=H2↑(2分)
(2)还原 (2分) Zn-2e-=Zn2+ (2分)
本题解析:(1)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比铜活泼,所以锌失去电子,做负极。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是2H++2e-=H2↑,所以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或有气体放出)。
(2)若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则溶液中的铜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锌仍然是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是Zn-2e-=Zn2+。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有关判断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贴近教材,基础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的答题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装置,反应开始后,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 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 ]
A.A是Zn,B是Cu,C为稀H2SO4
B.A是Cu,B是Zn,C为稀H2SO4
C.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D.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锂钒氧化物凝胶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便于大量推广。电池总反应式为:
,该电池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材料为V2O5
B.锂离子在凝胶中向负极移动
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该电池的凝胶介质也可用KOH溶液代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材料为Li ,A错误;电池内电路阳离子向正极迁移,B错误;由于单质锂能与水反应,故电池不可使用水溶液作电解质,D错。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