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工业上由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冶炼铜的主要流程如下:

(1)气体A中的大气污染物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吸收.
A.浓H2SO4 B. 氨水 C.NaOH溶液 ?D.稀HNO3
(2)用稀H2SO4浸泡熔渣B,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呈红色,检验溶液中还存在Fe2+的方法是______(注明试剂、现象).
(3)由泡铜冶炼粗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粗铜(含Al、Zn、Ag、Pt、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溶液中Cu2+向阳极移动
c.利用阳极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属 ?d.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5)利用反应2Cu+H2O2+H2SO4═CuSO4+2H2O可制得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1)由流程图转化可知,气体A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选择试剂吸收二氧化硫,不能产生新的污染气体,
a、浓H2SO4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故a错误;
b、氨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故b正确;
c、NaOH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故c正确;
d、稀HNO3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但生成NO污染大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2)用稀H2SO4浸泡熔渣B,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呈红色,说明含有Fe3+;Fe2+具有还原性,可以利用KMnO4溶液检验,取少量溶液,滴加KMnO4溶液,KMnO4溶液紫色褪去,
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滴加KMnO4溶液,KMnO4溶液紫色褪去;
(3)由流程图转化可知,Cu2O与Al反应置换反应生成Al2O3与Cu,反应方程式为3Cu2O+2Al?高温?.?Al2O3+6Cu,
故答案为:3Cu2O+2Al?高温?.?Al2O3+6Cu;
(4)a.精炼铜时,粗铜做阳极,连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
b.溶液中Cu2+向阴极移动,故b错误;
c.Ag、Pt、Au不如铜活泼,铜放电后Ag、Pt、Au从粗铜脱落,利用阳极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属,故c正确; ?
d.反应中有热能产生,所以电能不是全部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5)利用反应2Cu+H2O2+H2SO4═CuSO4+2H2O可制得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正极上是过氧化氢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酸性溶液中以水的形式存在,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H2O2+2e-=2H2O,故答案为:2H++H2O2+2e-=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的实验目的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 验证两者都发生了水解反应,且相互促进
|
B
| 苯酚溶液中加入几滴稀溴水没有白色沉淀出现
| 说明苯酚与溴没有发生反应
|
C
|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需要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 非金属性:P>N
|
D
| 向相同体积、相同pH的两种一元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
| 可以比较两种一元酸的酸性相对强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盐类水解、酸性强弱比较、物质性质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A、NaAlO2溶液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AlO2-与HCO3-电离出的氢离子再加上一份子的水生成氢氧化铝.HCO3-电离出的氢离子促进AlO2-的水解,AlO2-的水解促进HCO3-电离,故A错误.B、加入稀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较少,三溴苯酚溶于苯酚,没有白色沉淀出现,故B错误;C、非金属性是指其元素得电子的能力,非金属性N>P,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是由于分子中N≡N三键很难被破坏,所以于氮气性质稳定,故C错误.D、若酸性相同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酸性越弱,电离程度越小,pH相同溶液的浓度越大,相同体积生成的氢气的体积越大,故可以根据产生氢气的体积比较两种一元酸的酸性相对强弱,故D正确.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固态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则Ⅲ中的试剂为______,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Ⅴ中的试剂为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Ⅱ-Ⅴ-Ⅵ,此时Ⅱ中现象为______,原因是______. (4)经上述反应,2.5g化合物A理论上可得到0.56L(标准状况)M,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1)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Ⅱ中的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NH3,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生成Cu,M为气体单质,为氮气,同时生成水,发生了反应:3CuO+2NH3??△?.?N2+3Cu+3H2O,Ⅲ中试剂的作用是除去氨气中的水,故应是碱石灰,Ⅴ中的试剂的作用是除去剩余的氨气,故应为浓硫酸,故答案为:碱石灰;3CuO+2NH3??△?.?N2+3Cu+3H2O;浓硫酸; (3)装置连接顺序改变后,因为3CuO+2NH3??△?.?N2+3Cu+3H2O,该反应有水生成,且氨气肯定不能完全反应,剩余的氨气和水反应NH3?H2O,显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故答案为:变蓝;CuO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水和未反应的氨气形成氨水,使试纸变蓝; (4)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3Nx,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则: ? M3Nx~x2N2 3R+14x?11.2 x L 2.5g?0.56 L 2.5×11.2x=(3R+14x)×0.56 整理得R=12x,因x是M的化合价,只能取正整数,R为12、24或36,则此元素只能为Mg,化合物A是Mg3N2, 故答案为:Mg3N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13分)有一固体样品,其中只含有Na2 CO3?10H2O和NaH CO3.为了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固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请填写下列各空: (1)应选用的装置是(只写装置的代号,装置不重复)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 ……。 (2)装置⑥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用 的装置连接好后,最后一个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吸收C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停止加热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取m g固体样品实验,经测定m g固体样品在加热时,完全分解,可得agCO2,则m g样品中所含。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m、a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0分)(1)在定量实验中,采用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填序号)。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以环形铁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B.配制100mL 2 mol/L的NaCl溶液,以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液面稍超出容量瓶刻度线,反复摇匀后,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C.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加热并搅拌时,有少量固体溅出。 D.称取一定质量无水碳酸钠粉末,用稀盐酸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定盐酸浓度。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待装液润洗,立即装液、滴定。? (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填序号) A.配制100mL 1.00mol/L的NaCl 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85g NaCl 固体 B.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则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HCO3- C.制备Fe(OH)3胶体时,应往沸水中加饱和的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溶液呈 红褐色为止 D.除去蛋白质中混有的少量NaCl,加AgNO3溶液后过滤 E.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的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至少需要进行四次称量操 作 F.测定中和热实验中,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溶液 的起始温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3)根据右图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不能确定”)? ②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不能确定”)?,判断理由是?。
参考答案:(1)ABD(2)CEF (3)①不漏气? ②不能确定;不管装置是否漏气,烧瓶内气压与漏斗上方的气压相等,水在重力作用下可完全流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