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由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与B+C=A两个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等
B.A=B+C是放热反应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
D.A=B+C是吸热反应,B+C=A必然是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图像可知,B和C的总能量高于A的总能量,则A=B+C是吸热反应,其逆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且热量值是相等的,ABC错误,D正确,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热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并能结合图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 ΔH=-293.23 kJ·mol-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mol-1
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mol-1
C.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
D.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小于1 mol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反应热是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的差值,所以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这说明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C正确,D不正确。由于固态S的能量最小,液态其次,气态最高,所以气态S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固态S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少,AB都是错误的,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热的含义和影响反应热的因素,然后再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充电电池在充电期间,我们可以发觉电池变热,这是因为充电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和______能.
 
	参考答案:在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内,电池内电路有电阻,同时转化为热能.
故答案为:电;化学;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已知:
CH3 (CH2 )2CH3 ( g )+13/2O2 ( g ) =4CO2 ( g ) + 5 H2O ( l );△H=-2878kJ·mol一1
(CH3)2CHCH3 ( g ) +13/2O2 ( g ) =4CO2 ( g ) + 5 H2O ( l );△H = -2869 kJ·mol一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异丁烷分子中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B.正丁烷分子所具有的能量小于异丁烷分子
C.正丁烷的燃烧热(△H)为一2878kJ·mol一1
D.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正确,等量的异丁烷分子中碳氢键和正丁烷的一样多;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CH3 (CH2 )2CH3 ( g ) (CH3)2CHCH3 ( g ),所以△H=-2878kJ·mol一1+2869 kJ·mol一1=-9kJ·mol一1,因此正丁烷的能量大于异丁烷的能量,BD不正确;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因此C正确,答案选C。
(CH3)2CHCH3 ( g ),所以△H=-2878kJ·mol一1+2869 kJ·mol一1=-9kJ·mol一1,因此正丁烷的能量大于异丁烷的能量,BD不正确;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因此C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北京奥运会“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其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火炬的燃烧是
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