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根据在相同的温度下NaHCO3溶解度比NaCl、Na2CO3、NH4HCO3和NH4Cl的溶解度都小的性质,运用CO2+NH3+H2O+NaCl→NaHCO3↓+NH4Cl的反应原理制备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气体是CO2,B气体是NH3
B.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难溶于水的
C.第Ⅲ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D.第Ⅳ步操作的主要过程有溶解、蒸发、结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依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析出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来制备碳酸钠;
B、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易溶于水;
C、通过过滤操作得到碳酸氢钠晶体;
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碳酸氢钠直接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固体.
解答:A、依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析出碳酸氢钠,加热反应制备;食盐A为氨气,B为二氧化碳,故A错误;
B、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易溶于水,故B错误;
C、过滤操作得到碳酸氢钠晶体需要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C正确;
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碳酸氢钠直接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固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侯德榜制碱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分析,掌握工艺流程和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钠着火时,可用来灭火的物质或器材是
A.水
B.干冰
C.沙子
D.泡沫灭火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用来灭火的物质和金属钠以及钠燃烧后的产物也不反应.
解答:A、金属钠和水之间能反应,不能用水灭火,故A错误.
B、钠燃烧后的产物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使燃烧加剧,故B错误;
C、沙子不易燃,能将金属钠和空气隔离,起到灭火的作用,故C正确;
D、钠燃烧后的产物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使燃烧加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金属钠以及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灭火的原理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常温下,向一定体积的0.1mol/L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相同的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关系,a、b、c、d分别表示实验中不同阶段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a<b<c<d
B.溶液的导电能力:a>b>d>c
C.c、d溶液呈碱性
D.a、b溶液呈酸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当达到c点时,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过量导致溶液成为氢氧化钡溶液.
解答:A.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溶液的PH值逐渐增大,当达到c点时,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的PH=7,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的PH>7,故A正确;
B.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逐渐减少,当达到c点时,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的导电性最小,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氢氧化钡是可溶性的强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逐渐增强,所以导电能力是先减小后增大,但d中离子浓度小于b,所以导电能力大小顺序是a>b>d>c,故B正确;
C.c处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呈中性,故C错误;
D.a、b两处氢氧化钡不足量,硫酸过量,导致溶液呈酸性,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图象解析题,难度较大,分析图象时要注意曲线的“原点”、“交点”、“转折点”等的意义,对“数”、“形”、“义”、“性”进行综合思考,从中发掘隐含信息快速解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能反应,且都生成氢气的是
A.Al2O3
B.Al(OH)3
C.Al
D.(NH4)2CO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物质为两性金属,只有铝。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黑色固体.
A.MnO2
B.石墨粉
C.FeO
D.Fe2O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Fe2O3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但Fe2O3为棕红色固体;MnO2、石墨粉、FeO均为黑色固体,且MnO2、石墨粉均不与稀盐酸或稀H2SO4反应,只有FeO能与稀盐酸或稀H2SO4反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