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已知乙二酸(HO
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碳酸,其熔点为101.5℃,在157℃升华。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1 mL饱和Na
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少量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其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乙二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 MnO4– + ____ H2C2O4 + _____ H+ =" _____" Mn2+ + _____ CO2↑ + _____ H2O
(3)将一定量的乙二酸放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标出):
实验发现,装置C、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CuSO4粉末变蓝,F中CuO粉末变红,

据此,乙二酸分解的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装置中,D的作用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将2.52 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 mL 0.2 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HCO3– + H2C2O4 = HC2O4– + CO2↑+ H2O(2分)
(2) 还原性(2分)? 2? 5? 6? 2? 10? 8(2分)
(3)CO、CO2、H2O(3分)?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2分)?
CuO + CO
Cu + CO2(2分)
(4)反应所得溶液为NaHC2O4溶液,由于HC2O4–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导致溶液中c(H+) > c(OH–),所以溶液呈酸性(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 12分 ) 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制备1,2 -二溴乙烷 ( 广口瓶中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副反应产生的SO2等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 加热混合物至170 ℃ 左右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 广口瓶中NaOH溶液过量,写出吸收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
( 3 ) 使用水作冷却剂是为了什么?
( 4 ) 烧瓶中的混合液加热时先变棕色后变黑色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 ) 烧瓶中放些白瓷片,其作用是什么?
( 6 ) 生成的1,2 -二溴乙烷通常混有过量的溴,为洗去溴最好用 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 制乙烯
? ( 2 ) SO2 + 2NaOH══Na2SO3 + H2O
? ( 3 ) 防止溴挥发
? ( 4 ) 浓H2SO4使部分乙醇氧化为碳
? ( 5 ) 防止暴沸
? ( 6 ) NaOH溶液
本题解析:该题是对实验室制乙烯的考查,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存在的副反应有①浓H2SO4使乙醇脱水碳化,并发生2H2SO4 ( 浓 ) + C══2SO2↑ + CO2↑ + 2H2O反应,②CH3CH2OH + HO—CH2CH3
CH3CH2—O—CH2CH3 ( 乙醚 ) + H2O,所以必须控制温度在170 ℃,该题还考查了乙烯性质的验证:CH2═CH2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
PbSO4)发生反应:PbSO4(s)+CO32-(aq)
PbCO3(s)+SO42-(aq)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__________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铅[2PbCO3·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全部为PbCO3;假设二:__________假设三:__________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②定量研究:取26.7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2)?Na2CO3;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前者c(CO32-)较大?
(3)全部为PbCO3·Pb(OH)2;PbCO3与PbCO3·Pb(OH)2的混合?物? ⑷ ①
②同意,若全部为PbCO3,26.7?g完全分解后,其固体质量为22.3?g? (或不同意,实验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与全部为PbCO3分解所得固体质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已知:
KClO3+6HCl(浓)=KCl+3Cl2↑+3H2O,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单线桥表示生成氯气的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ClO3+6HCl(浓)=KCl+3Cl2↑+3H2O
(2)实验A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
(3)实验D的现象是 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这一实验说明氧化性Cl2 __________I2(填“>”或“<”)。
(4)实验C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为了探究褪色原因,这位同学又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将干燥的氯气通入双通管中,其中a为干燥的红纸条,b为湿润的红纸条。

①实验现象是:a ___________,b___________ 。NaOH溶液的作用 ___________。
②该实验说明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
③将氯气通入水中形成黄绿色的氯水,见光放置数天后黄绿色会褪去,同时失去漂白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B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利用与实验B类似的反应制备漂白粉,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
(2)浅绿色溶液变为红色溶液;2Fe2++Cl2==2Fe3+ +2Cl-。
(3)无色溶液变为蓝色;2I-+Cl2==I2+2Cl- ;>。
(4)Cl2+H2O==H++Cl-+HClO;
①a:不褪色;b:褪色;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
②HClO;
③ 2HClO
2HCl+O2↑
(5)红色溶液褪色;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图Ⅰ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制备、干燥气体的部分仪器装置。某学校同学利用中学常用试剂及仪器设计下列实验。

(1)甲同学利用图Ⅰ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的NO2气体,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图Ⅰ中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收集NO2的方法?;
③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收集满NO2的集气瓶浸入冰水中,烧瓶内气体颜色?(填“变深”、“不
变”或“变浅”),使用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说明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___。
(2)乙同学利用图Ⅰ装置制取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并且利用图Ⅱ装置验证氨的某些性质。A中加入浓氨水,B中加入过氧化钠固体,C中加入碱石灰,E内放置催化剂(铂石棉),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 a →? b→? c→? h。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观察
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_性;
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