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世纪初,某科学家提出了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这个科学家是? (?)
A.汤姆生
B.道尔顿
C.卢瑟福
D.波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简答题 将一定量的铜粉加入100mL浓硫酸中,加热发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充分反应后放出13.44L(标准状况下)气体,固体有剩余,将反应后的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
(1)求参加反应Cu的质量.
(2)最终溶液中CuSO4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标准状况下13.44LS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3.44L22.4L/mol=0.6mol,则: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1? 1?1
n(Cu)?n(CuSO4)?0.6mol?
故n(Cu)=0.6mol,n(CuSO4)=0.6mol,
(1)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0.6mol×64g/mol=38.4g,
答:参加反应的Cu的质量为38.4g;
(2)稀释后CuSO4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0.5L=1.2mol/L,
答:稀释后CuSO4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一步转化中,一定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这说明选项中的微粒应该是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据此可知选项D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A中化合价不变,不需要氧化剂。B中过氧化钠溶于水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可;C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注重灵活性,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该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B.次氯酸的结构式: H—O—Cl
C.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D.二氧化硅的分子式为:SiO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在二氧化碳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两个原子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错误。B氧原子与氢原子、氯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正确。C.氯是17号元素,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跟中子数无关。错误。D.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硅原子核氧原子个数比为:1:2.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L Na2SO4 溶液中含Na+ 4.6g,则溶液中SO42—浓度为(? )
A.0.1mol/L
B.0.2mol/L
C.0.6mol/L
D.0.4mol/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4.6g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是4.6g÷23g/mol=0.2mol,则根据硫酸钠的化学式可知,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其浓度是0.1mol÷1L=0.1mol/L,答案选A。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注重解题方法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钠离子与硫酸钠以及SO42—的数量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